书籍 聽雨樓隨筆(卷六)的封面

聽雨樓隨筆(卷六)

高伯雨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

9780193977143

评分

★★★★★
书籍介绍

很難簡單概括高伯雨先生的寫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高伯雨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際,分十卷每卷近四百頁隆重出版高伯雨系列,實是香港文化出版的一件大事。

高先生留學英倫有年,遊學東洋日本,上海北京。一九三二年開始在香港寫作,編雜誌編書翻譯談掌故,一直到一九九二年,六十多年流傳於世的文字有數千萬字,堪稱香港最多產的作家之一,更被譽為廣東香港最淵博的掌故家。

高先生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

高先生寫隨筆,以廣泛的興趣見稱,上知天文,下識地理,旁及巫醫星相。於學無所不窺;從政治、經濟、社會、教育以及各部門的文學,甚至金石書畫,他都有濃厚的興趣。文字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著名掌故家瞿兌之:「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只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者官式的表面記錄,而當時人們實際上是怎樣活動的,只有從其他的來源中才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當重的責任了。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

羅孚先生更認為:「高伯雨對晚清及民國史事掌故甚熟,在南天不作第二人想。」

盧瑋鑾:「高先生筆下的香港社會文史掌故,特別是講他家族在南北行發展的故事,幾十年與無數留港文化人的交往,這都是難得而應保留香港歷史。」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家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辦《大華》半月刊,一九六八年停刊後,一九七○年一月復刊為月刊,並印行黃秋岳遺著《花隨人聖酓摭憶》補篇、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等書。

目录
設備「豪華」省港夜船∕譚延闓的元內幕∕歲暮懷舊∕癸亥年談蠢豬∕梟雄書法∕官癖∕大阿哥的誕生∕吳永、梁鼎芬告御狀∕棲鳳樓故事∕梁鼎芬降官升官∕梁鼎芬創建藏書樓∕隨園的生子妙論∕梁鼎芬的一幅字∕崇效寺賞花∕青松紅杏圖∕帝王大權旁落∕考試奇遇∕嘉業堂及其主人∕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楊令茀目光如炬∕封翁口吻∕男女同浴∕江南名醫馬文植∕當家不易∕陳獨秀五次被捕∕輓左宗棠∕六月六日愚人節∕聯話∕人名趣聯∕諧聯∕談輓瞿鴻襪聯∕毓賢的自輓聯∕輓徐世昌聯∕絕對∕北京名聯∕俗語云:「契大走得麼?」∕吳歌破題∕寒雲詞∕此呼彼應∕利為旅酒店二O四室∕英國人筆下的舟山群島∕人口買賣∕暑窗偶憶∕曹聚仁的自傳∕關帝廟史話∕鷓鴣溪上一書樓∕語言亦可「添注塗改」∕不識萊蕪島∕馮玉祥「倒戈」原因∕從于髯詩句談開∕「黃詩陳詞」的故事∕兩賢相阨∕舊家文物∕印心石在∕臨城綁票案∕養□良方∕聯可「醫病」∕《名家小說》和汪原放∕秋桐改孤桐∕一封大利是∕護理與署理∕總督和布政使之爭∕督撫同城∕張之洞與「游百川」∕ 百年前中法戰爭∕輓聯論諡∕張之洞的「奇遇」∕縣令鬥欽差∕太監談選后故事∕老夫有詩∕「代謝幾人稱國手」∕做人的道理∕顧水如賞識吳清源∕直系和北洋的關係∕皖系失敗直系興起∕袁隨園眾妾∕仕宦匆匆只十年∕丘九無法無天∕阮玄武阮忠樞∕舊報一則∕廿載繁華夢與周老十∕反共與借書∕展轉借書∕借書「有還」∕ 終於相識的朋友∕從《兼于閣詩》談起∕閩人打詩鐘∕知縣官∕錢翁不知未足盡信∕大總統打狗欺主∕狗張的「後遺症」∕楊廉與王治馨∕王治馨伏法經過∕駱克畫界「有功」∕張知洞推崇彭玉麟∕「彭公案」∕廢物利用∕「國姨」陳香菱∕《世載堂雜憶》有補編∕鴻門頭子談故事∕從英女王訪華說開∕第一屆高考∕「翰林第一」憶舊∕伍廷芳忠於孫中山∕夏同龢其人∕「閩變」二羅∕何典文章∕英雄盡入殼中∕蔡元培挺聰明∕罵戴季陶對聯∕侮辱聖人∕「八陣圖」文章∕「高人幾許」?∕報壇掌故∕殺氣騰騰∕皇恩春浩蕩∕從張船山談到除夕∕案頭日曆∕去日足可惜∕人日食粥∕北京孫中山行館∕小朝廷中的道學家
用户评论
感覺買了這一套書,讀的越後面,越多了是作者一些自身的回憶文章,典故也是跟自己的以往生活中身邊的朋友、同事、親人之間發生的瑣事和讀書心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