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图书
世紀末城市
洛楓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01-01
ISBN
9780195868883
评分
★★★★★
书籍介绍
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ISBN:9780195868883,作者:洛枫著
目录
引言:世紀末與香港的文化形態/洛楓
歷史和亂世的建構者 - 論徐克的電影世界
被時間與歷史放逐的浪遊者 - 王家衛、頹廢與世紀末
歷史的記憶與失憶 - 懷舊電影的內容與形式
灰色的都市.蒼白的一代 - 「達明一派」的社會意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能够紧扣香港具体的历史语境研究世纪末,比较到位。毕业论文又要毙掉一个idea。
高铁上消遣书
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放到现在读,那就是严肃文学。
偏本土意识,激进的政治立场,恋词癖的精英文化立场。同样是流行文化,对流行音乐赞赏有加却对流行漫画大加鄙夷。对流行音乐身份、殖民元素的分析颇有见地,却缺少对其商业与神话属性的批判,与此同时揭示了前者在玉皇朝漫画及运营中的体现,对其历史内容的过度批驳则又体现出一种非中国的立场。作为颓废吟游诗人的王家卫,半失语状态下香港人通过怀旧电影对历史与身份的追寻,进行政治批判与历史演义的徐克背后何尝不是一颗中国心。
其实学术性不是很强,但是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九七情结的窗口。主要论述的是关于历史和时间的香港流行文化,其实用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香港当开始回溯历史的时候,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时候,面对的却是无脚鸟的颓废现实。历史的断裂感如此明显,港人究竟是何人?
为“躲避风浪”迁往香港的几茬移民,大部分留有心理暗伤,对母体的疏离感较强。而他们及其子女、孙辈,古了现时香港人口总数的一大半。与其他移民地区更为不同的是,回归以前的香港实行的是殖民主义教育。从课堂到社会,“崇英”意识渗透到每个角落。在这种环境中,正确的国家观念和鲜明的民族认同感是很难破土而生的,大文化传统在香港人身上是缺失的。因此香港常常被称为“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而香港的文化形态最初主要体现为东南沿海接壤的民间文化形态,保持着和粤南地区的小传统文化脉络,这种自给自足的民间文化形态随着英国的侵人而被打破,渗透在原来的粤文化中,民间社会的传统和这种新教精神在近代以来混合在一起。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保存了下来。因此,一些研究者称“香港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文化断裂体”。
3.5 有的地方還是論証不紮實,只是作者的個人觀點但毫無證據(可能跟過於抽象沒有實證也有關係),只是看起來勉強合理的邏輯推演,讓人可以理解但不見得能信服⋯作者其實也只能代表他自己的心態而對大眾以及創作者究竟怎麼想的並不那麼清楚,所以有的觀點真是挺站不住腳的⋯⋯不過還是可以幫助了解世紀末香港流行文化的大致型態的(嗯)
写论文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