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判断力批判的封面

判断力批判

[德] 康德

出版时间

2002-12-01

ISBN

9787010036335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康德的“第三批判”即《判断力批判》出版于1790年。全书除了序言和一个完整系统的导言外,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前者又分为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其最后一小节题为“附录:鉴赏的方法论”),后者则分为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及一个计有13节的“附录: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加上“对于目的论的总注释”。

目录
导论
一 哲学的分类
二 哲学一般的领域
三 判断力批判作为使哲学的两部分成为整体的结合手段
四 判断力作为一个先验地立法着的机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
辉格史观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表示……
2007年秋天,和熊八佾、刘乡党先后在老图与枫园阅览室上自习时读完
他的哲学思考的重心,仍然是围绕着“人”的问题,“人” 作为有理智的存在者,或者“有理性的动物”是哲学问题的核心部分,因此他将人的“ 理性”分别为“理论”的和“实践”的两大领域之后,感到有必要将这两大块“统一” 于完整的“人”的“基地”上,因为在活生生的经验中,“人”之所以为“人”,是一 个完整的整体,“生命”并不可以真的分割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块,如何在“同 一”的“理性”中,“理解”“人”的完整性,当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康德所提四大问题: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而最后归于“什么是人”。纯粹理性批判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实践理性批判回答了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判断力批判则试图来回答这第四个问题。
精读了导言部分
这是“三大批判”里最好懂的一本了,尤其是前面“审美判断力批判”那一半。康德的美学观是一种非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纯”美观,奠定了后世广泛流行的“纯文学”“纯艺术”、唯美主义等审美和艺术观念。这种审美艺术观念我不太接受。这本书好像常常都是被作为一部美学著作谈及的,其实美学只占一半左右,后半部分是谈“目的论”的,不太读得懂。
两个月,啃得很艰难。康德或许确实缺乏审美能力,但是他对于美给出的规定性,这种迟缓的,一小节一小节刨坑挖土一样推进式的研究路径,值得所有有志于以美学为业的学者学习。最后一页落在伦理神学,其实让我很动容。站在自己的局限里,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的怀疑针对的是绝对真理?还是仅仅维持自己的狂妄?任何时候,人不应当自吹自擂。尤其不应当对美这样。
看完《判断力批判》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文字、诗歌,文学表达: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再到更高的学历追求,我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以帮助我们去面对这个复杂多变难以穷尽的世界,我们发现如果仅是追求知识,把知识当作获得幸福和愉快的手段,并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愉快,因为要想愉快,就要认识世界这个“物自体”,但是我们不是神,我们学到的知识不能保证我们在现实世界获得幸福和愉快。因为,这世间存在着“偶然性”。然而,在艺术世界中,在创造出的作品中,我们能在“偶然性”中看到“必然性”,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而是现实性,在感性的现实中看到自由。创造出的作品以它的“在场”冲击“不在场”,让事物本身显现出来,而这却是道德和理性不能完成的,创作者把事物“本质”显现出来,吸引共通感,传递出这个世界的另一种“意义”。
Gekauft
没人讲就看不懂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