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五卷)的封面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五卷)

邓晓芒

出版时间

2016-06-14

ISBN

9787010156316

评分

★★★★★
书籍介绍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第五卷)》内容包括:伦理世界的形成;从伦理世界向道德世界提升;个体性的概念作为实在的个体性;事情本身与个体性;相互欺骗与精神实体;本心的规律和现实的规律;将本心置入于现实;个体性的自大狂等。讲解了原著第三部分AA“理性”下的一和第三个标题,与一标题不同,这两部分分别说的是“实践的理性”以及“观察的理性和实践的理性的统一”。

邓晓芒,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即下放农村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10年起改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又旁及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等,并积极介入社会批判和热点问题,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已出版著作29部,译著7部。

目录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本身而实现
【Ⅰ.伦理世界的形成】
【Ⅱ.从伦理世界向道德世界提升】
a.快乐与必然性
【Ⅰ.快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啰里啰嗦的。。
在两个自我的相互关联中,意识未能独立,结果导致对双重运动的否定。“在思维中我是自由的,因为我不与他物,只单独与我自身发生联系。”黑格尔通过古代后期的主观哲学,阐明了重新恢复直接性的大胆尝试,在古代后期,文化是普遍的,生活既压抑主人也压抑奴隶。在斯多葛主义那里,思想断言自己不关心个人存在的一些条件,宣称它具有普遍性。在怀疑主义那里,个体再度宣称自己处于一个令人眩晕的无序整体中。基督教所做的尝试则是把前者的普遍性与后者的真实性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一个意识分裂的自我,黑格尔把这一自我称为“苦恼的意识”。黑格尔把忠诚、仪式、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和服从看作克服这一分裂的手段。但是,治疗还需纯粹的超越。这时出现了理性观念,出现了意识确信自己即使内在的、本质的绝对这一确定性观念,人就进入了人生历程的最后阶段。
看過
65A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自己本身而实现 65B【Ⅰ.伦理世界的形成】 66A【Ⅱ.从伦理世界向道德世界提升】 67Aa.快乐与必然性 67B【Ⅱ.必然性】 68A【Ⅲ.自我意识里的矛盾】 68Bb.本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69A【Ⅲ.个体性的自大狂】 70Bc.德行与世界进程 71A【Ⅱ.世界进程是普遍在个体性里的现实性】 72A【Ⅲ.个体性是普遍的实在性】 72B三、自在自为的本身就是实在的个体性 73Aa.精神的动物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 【Ⅰ.个体性的概念作为实在的个体性】 75A【Ⅱ.事情本身与个体性】 76A【Ⅲ.相互欺骗与精神实体】 77Bb.立法的理性 78B-80Ac.审核法则的理性
跟着老师把《精神现象学》的上卷过了,接下来就要进入“精神”的领地了,抽象性应该会大大减小,但也更需要深厚的历史积累与哲学史素养,看来《句读》这副拐杖还是不能扔。在外面遨游以后,理性重新回到自身了,从自己的小世界出发逐渐与其他自我意识结成了共同体,超越了心中的唯乐原则和身上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能力与天赋,一步步地建立起了伦理、道德、世界进程,最终其目标与现实在伦理实体——也就是“从来就有,便是对”的那个东西——中完成新的和解。这一章涉及“个人的努力和历史的进程”“一点微小的贡献”等经典人生问题,读时不要固守着自己已经被启蒙过后的立场,多站在生活在一个家族或社群共同体的个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会很有益。作者对于“将心置入于现实”这一节的讲解非常精彩,可以激发我们对近现代浮沉之历史的再思考!
打卡第五卷。
个体在“理性的狡计”的作用下,从对伦理实体的直接信赖和绝对服从中挣脱,开始拥有自我意识,走向“反讽”之路,最终造就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旧世界,但也迎来了新世界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