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罪与罚的封面

罪与罚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时间

2003-08-01

ISBN

9787020038879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  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挺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人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多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

(展开全部)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排山倒海的心理描写。
书读完了,我觉得我的人间炼狱也结束了。我觉得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不会犯罪了。
对罪与罚的期待太深,以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伴随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失望,或许这一开始就产生的失望阻隔了我接近它,但这不是理由,好的作品是能穿过一切抵达的。我能够理解拉斯科尔尼科夫那种彻底无意识罪的状态,冷眼嘲讽阴沉地看这个世界,包括看待爱,但我不理解他后半本书中不断的谎言和孤独,不断地远离和抛弃,拉斯科尔尼科夫不是我在文学作品中寻找的隐匿者,他把一切都暴露了,把一切都毁了。也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为理想上路的人,陀大师没让我看到他试图彻底信然后被摧毁的那个慢慢的过程。
那些拍电影不会讲故事的、演戏只知道放大鼻孔的,就应该罚他们抄20遍《罪与罚》
俄国文学总是给人感觉那么厚重,不过陀氏的厚重有不同于托尔斯泰史诗式的厚重,他并不靠营造广阔的社会背景,长远的时间跨度来为作品造势,而是不断地向深挖掘,叙事在这里为残酷的内心剖白让位,作者在这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能将最虚微飘渺的内心意识活动结结实实地描画出来,让读者看人物的镜头前所未有的逼近,如果说小说家做的事是为读者呈现一个世界,不得不说眼前的这个世界太真实,太鲜活了,仿佛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力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小说中最令人惊悚的也不是看似叙事中心的谋杀案,陀氏像探险者一样举着火把带领读者探索灵魂的隐秘处,前方在黑暗中等待的是我们最不敢面对和正视的。
重读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他既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又深受贫困和社会不公的折磨。在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妹妹后,他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痛苦和自责之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杀人行为引发了他对于自身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反思,他开始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人是否有权利超越道德和法律来追求自己的理想。
给年幼的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1866年首版
小学五年级看的 当时看的废寝忘食 现在读研反而没有沉下心看一本书的劲头 2024年希望多读几本纸质书 少刷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