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李自成:第一卷的封面

李自成:第一卷

姚雪垠

出版时间

2005-01-01

ISBN

9787020096800

评分

★★★★★
书籍介绍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李自成(套装共10册)》讲述明崇祯十一年,农民军起义处于低潮,有的瓦解投降,有的彷徨观望,唯有李自成一支孤军坚持奋战,在潼关与洪承畴督帅的部队展开了一场激烈战斗。危急之中,李自成带领一支精兵从东南突围退到商洛山中,李自成夫人高桂英带领另一队向东南突杀,退到崤山休整。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队为重组力量,冒险去谷城鼓动张献忠重新起义;高夫人为杀出崤山日夜赶绣“闯”字大旗,经过艰苦斗争,两支部队最终在商洛会师。 在商洛山中瘟疫猖狂、官兵逼近的紧急情况下,李自成、刘宗敏和高夫人内平叛乱,外挫官军,得以转危为安。而此时的崇祯皇帝在面临清军进犯、义军重起的不利形势下,不得不向皇亲国戚借饷的举动又引发了朝廷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创研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育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李自成》《长夜》《春暖花开的时候》,中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戎马变》等。
目录
李自成:第一卷
出版说明
北京在戒严中
第一章
第二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胡乱读一下,里面的很多点都不知道……
几个反面人物如崇祯,张献忠的刻画反而比主角李自成更精彩。主角李自成则被作者写成完人、悲剧英雄,始终逃不出国人对悲剧英雄的崇拜情节,且历史格局偏偏要用当时社会价值去套历史的事实,强加并不存在的政治意识形态。虽卷帙浩繁,但并不出彩。
很小时候看过其中一卷,这次算是了了心事吧
这一版的装印深得我心。近几届的矛盾文学奖多是历史小说,看完熊召政的《张居正》时没觉得,到姚老这部《李自成》,瞬间没了好感,意识形态管控下的产物…饶是我不得不佩服姚老的写作功力,这种描绘大场面的笔锋、历史纵深的广度,都让我觉得震撼,但还是免不了感叹两句…
看了两个多月终于看完了,这是一部足以流芳百世的小说。正如宋献策所说,虽然成者王候败者贼,但李自成当初吊民伐罪,到处开仓放赈,实在是了不起的人物。后来他的部下和清军战斗到底,直到康熙年间,打到最后一人,可歌可泣,这等气节实在不是那些平素视他们为流贼、清军一入关就“识时务”的士大夫们可比。姚老先生旷世才情,刻画人物非常生动,其中尤以崇祯、卢象升、田妃、刘从周、黄道周、洪承畴、刘子政等人最为难忘。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虚构城内张德厚一家人的命运,更见其笔力深厚,以及蕴含的深深的悲天悯人之情。
完美的英雄
花了下半年的时间在微信读书里看完。李自成的人生真是从谷底到高峰到再次跌入谷底,虽然命运捉弄他,但也是他本身的性格原因,导致了他在步步向好的过程中也离失败越来越近。读史可以明智,读历史小说既有趣还能从古人的身上学到很多道理,这小半年的时间值了。受益匪浅!
以前火得一塌糊涂,现在少有人知道的书。初中时候读了第二卷。像样板戏,李自成写的太完美了。不过毫无疑问,李自成比腐朽的明王朝,杀人如麻的女真,要“正动”太多了。要是李自成没有失败,近代中国会怎么样?
唏嘘之外,这样的战争、起义、人物众生相长卷,值得一读再读啊。 啊,还有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个多月,终于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