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封面

耿济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时间

2015-05-31

ISBN

9787020098651

评分

★★★★★
书籍介绍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跨年第一本。2022-01
不太确定这辈子还有没有兴趣读完后半本
话唠
斯科托普里贡斯克真是堪与阿兹卡班和阿卡姆比肩的精神病院啊。整部小说就像是RPG游戏,始终有个第一视角跑来跑去,与不同的NPC聊天,推进剧情。或者用传统一点的话来说,剧场感十足。阅读过程脑海中会不知觉的浮现出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场景,或许这就是俄罗斯艺术的共情吧。卡拉马佐夫家四个人或许分别代表着人的神性、魔性、理性和感性,所有的人物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哲学的玩偶,我们带着强烈的第一印象开始,到最后与他们重新认识重新融合,大概象征了对人性的妥协和重塑,大概。
电子版和实体书结合。断断续续读了大概两周,可以称为精神修行了。感受比《地下室手记》和《白夜》都要好。 读《宗教大法官》那一章的时候脑子异常清醒,甚至读得有点兴奋。伊万借大法官之口对耶稣尖锐发问,用魔鬼的三个诱惑揭露地上的宗教,实在是有点直抵人心的味道了。这段可以说是伊万的高光时刻。但是从后面魔鬼的梦魇那一章,能看出来伊万并不是纯粹的恶,他心里还是有不坚定(恶得不够彻底)的那部分。 很可惜后面没写完,现有的这部分伊万看起来像是绝对核心,阿廖沙的善良和聪慧一览无遗,但是又有点显得单一。第一遍读,到这里差不多。
一部探讨人类本性善恶斗争的永恒命题之作
如果可以,我会打6颗星,因为其它的5星作品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之前读过陀爷的罪与罚和地下室手记,准备了很久才收拾好心情,用脊梁去阅读这部俄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陀爷惯用否定宗教的形式来讲述宏大的题材,大教堂下的辩论,伊万与魔鬼的对话,法庭上的争锋,善与恶,上帝和魔鬼,在这丛林世界中,规则永远是倾心于恶的,我的生活处处能见到这样的崩溃绝望和那样莫名的恶意,在这黑暗中,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要保留心底的那一道光,才能让自己不会失去希望。就如阿廖莎说的,只要心底,保有一丝美好的回忆,就能制止大多数悲剧的发生,这和上帝存在与否无关,而是关乎于良知。
大为震撼,好像被人打了一顿至少三天缓不过来。
和猎人笔记一样好读,很流畅。对比猎人笔记,陀耶妥耶夫斯基更擅长人物描写,而猎人笔记在自然景色和情景上描写很出彩。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场对话,就像是在看电影一样,有那种情景感。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些书,一直觉得很难读,没想到俄罗斯文学读起来也很流畅。 结合毛姆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格和作品的评论,挺有意思的,虽然毛姆对作者本身并不喜欢,种种恶劣,但也认为这是部伟大的作品。作家本身和其作品往往是矛盾的。
对宗教的思考不错,情节也挺吸引人的,给厌女内容扣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