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凄凉别墅的封面

凄凉别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出版时间

2017-10-01

ISBN

9787020118212

评分

★★★★★
书籍介绍
《凄凉别墅》出版于1975年,是莫迪亚诺的第四部小说作品,入围当年度龚古尔奖,翌年获得法国书商奖,1994年被法国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改编为电影《伊沃娜的香水》。 十八岁的巴黎青年维克多•克马拉游荡到与瑞士一湖之隔的避暑胜地,在一家豪华度假饭店,他邂逅了美丽姑娘伊沃娜,坠入爱河。与伊沃娜在一起的,还有比他们年长几岁的勒内•曼特医生。三人出入赌场、派对,过着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伊沃娜想成为电影明星,维克多决心要和伊沃娜去美国圆她的电影梦,约她在火车站相见,一同离开……十二年后,维克多旧地重游,追寻逝去的时光,而往事如湖畔笼罩的薄雾,留下了诸多谜团。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目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第四本莫迪亚诺,也应算是他最好读的一本。还是巴黎的街道、广场、酒吧,沉醉于夜色与爱情的男女。母题“找寻”的悬疑意味淡了,更多是追忆芳华流逝。故事和人物设计模式都和电影联系紧密,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法国银幕黄金年代的一次文本致敬吧。 不会再看莫迪亚诺了,他的作品真的太类似。
11.12 晚 和女主伯父在停车场交谈的那一段氛围感很好。
阅读莫迪亚诺的小说,就是逐步拨开迷雾的过程,双线交叉叙事,一边是回忆,一边是叙事者据报纸上一篇新闻报道的想象,曼特之死是回忆的起点,故事的缘起到最后才揭晓。作者以事件为核心编织记忆的网格,打乱了时间的线性;对人或事的描绘又多是猜测,增加了故事的不确定性,整部小说都沉浸在往事的朦胧不清中,醉生梦死的青年时代充满了不真实感。一个青年犹太流亡者,一个外省姑娘,前者厌倦了漂泊无依,后者一心要出人头地,双方都在对方身上寻得自身的缺失,去依沃娜叔叔家的拜访是主人公一生中最幸福的夜晚,那天他觉得“安全,不用担心受到伤害”。然而这场夏日的幻梦终究有梦醒的时候,萨尔瓦省的边境小城禁锢不住维克多漂泊的心,而美国对于依沃娜来说实在是过于遥远了,分别才是永恒,“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总有许多神秘的人,站在那里目送你。”
还不错,这本比起他晚期炉火纯青的作品,稍微带点青涩吧
初版于1975.莫迪亚诺的作品篇幅往往不长,却能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故事氛围,在这时,故事为情感服务,故事的情节让渡给抒情。此书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法国人到与瑞士接近的度假地度假,结识了美丽的当地女孩,女孩梦想成为演员,男孩女孩迅速相爱同居,女孩在一次本地选美比赛中获胜,是跟随爱情追随男孩,还是成为当地权贵情妇追求名利,在最终的一刻女孩选择了后者。十几年后,男孩重归,过去的一切都还在记忆中。
比较喜欢关于“凄凉别墅”以及男二经历的部分。至于男女主,实在喜欢不起来…男主实在是舔得太过分了,他的行为动机我弄不清楚。见色起意?最后为什么突然又对“家乡”没有执念了呢?女主的话…脑袋空空,不切实际(贬),爱慕虚荣,又没有行动力,选美台前幕后的对比非常假,而且可能是我被这种女生欺负过,所以更反感了。几个多人场合的描写真的让人觉得空洞、乏味、恶心。如果作者是想批判它们,那么成功了。关于“凄凉”音色的论断戳到我了,联想一下我的名字,“冉冉”,不论是读“软软”还是“懒懒”,都挺符合我的哈😥。莫迪亚诺的文风非常有个人特色,有见文如面的感觉了,但一口气读多了肯定会审美疲劳的…
淡淡的忧伤,我们的二十岁左右,终究散落
优美
译者在文后加的那段翻译这本书的经历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怀疑。不知道后半本中的那种温柔是作者的本意,还是换译者导致的。所以虽然能理解学生时期翻译书籍的难得和珍贵,但劝读者还是别看译者那部分了。私心是挺喜欢这本书的,可能因为有同样的忧愁,一个有根的人如何能够轻易抛弃故土?四处漂泊内心也渴望一静谧处永久地停留。
“时间像颜色变幻不定的水蒸气,忽而淡绿色,忽而带有粉蓝色,把这些所有事情都笼罩起来了。是水蒸气吗?不,是一方不可能撕破的隔音薄纱,透过它,我看见了伊沃娜和曼特,但我再也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