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李自成的封面

李自成

姚雪垠

出版时间

2019-04-30

ISBN

9787020141258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小说共分十卷,第二卷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创作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育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李自成》《长夜》,中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戎马恋》《春暖花开的时候》等。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李自成》,前后历经四十年时间全部完成。

目录
第一卷 潼关南原大战
第二卷 商洛壮歌
第三卷 紫禁城内外
第四卷 李信与红娘子
第五卷 三雄聚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书算的上是我近几年来第一次认真读完的大部头了。读过后,多了些关于历史的思考。李自成,张献忠,洪承畴,吴三桂……之前模糊的不了解的人和事,都在读过之后慢慢有了更确切的认知。更深切的感受是,乱世中平民百姓的浮沉,动荡的大环境下,活着成为了第一要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自成余部反抗满洲异族直到康熙三年,读来令人百感交集,想起儿时看康熙王朝满心希望康熙平定三藩吞并台湾,电视剧混淆视听何其恐怖!有清一代,反满斗争接连不断,异族终归是异族啊。本书写李自成,对于李自成的刻画还不如崇祯成功,前后落差太大,三围开封以后李自成杀罗汝才建立政权打下陕西这些可以很好展现其转变的事件竟一笔带过。
呈现李自成从解民倒悬的勃然兴起到军事失利引爆内部危机的骤然败亡,已经堪称我国的《战争与和平》。更卓越的是结尾两章,用李岩遇害以后落发为尼的红娘子,串联起两百年前的唐赛儿起义和一百五十年后的白莲教起义,原来这部伟大小说的志向,不仅是为一家“流贼”翻案,而是要复活并联结起每一页历史背面人民的记忆。有的地方会略嫌对话和战争情节冗长,但读到这里才遗憾姚雪垠先生终其一生(从抗日战争到20世纪最后一年)也没有全部完成巨著,从攻克开封到定都长安(1643年)就没有展开,从单纯军事斗争到建立大顺的关键转折,战略的急躁和政治上的短视,未来迅速覆亡的祸根。
【大部头打卡2020.03】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受制于时代,终究还是不能称为一流的历史小说,姚雪垠穷尽一生精力,在史料占有上,确实无比丰富,但是细节缺失是个大问题,李岩其人是否存在,李自成妻子到底叫什么,潼关南原大战到底存在与否,都是值得怀疑的,顾诚对此有过商榷,值得参看。李自成等人被写得犹如老八路,而崇祯、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又过于脸谱化,卢象升等人的刻画倒是感人至深,可见有魅力的人物,是可以突破条条框框的,再加上创作时间跨度过长,第一卷的初衷和第十卷的收尾,已经差得太远,可惜了。
鸿篇巨制。对话描写极为生动,各种礼制、建筑细节描写极为细致,战斗路线图和地理位置叙述颇为详尽。读来有强烈看电视剧的感觉,想想此书为半世纪前作,就觉颇为神奇。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李自成以及闯营还有其他农民军人物,脸谱化较明显,也是“电视剧既视感”,反而崇祯以及明朝人物,更显得有血有肉。毕竟还是小说,且有“服务”作用,所以人物刻画和历史记载还是有些偏差。最后收尾显得仓促。读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子政在澄海楼题诗前后那段场景,把一个忠君爱国之人有心无力报国无门的悲愤和遗憾之情写得颇为动容。
不过后期人物塑造不太好,李自成登基以后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呕心沥血之作,新中国文学之骄子。唯甲申以后或曲直未审,或雕镂不遑,笔力少衰,不能踪迹前作。然而一至七部,泱泱鸿肆,粲然美备,自足不朽。其余绪则顾诚先生详之,不必苛责小说家也。
2023.08.15 燕辽纪事卷:重头戏在奠烛乌龙与和亲扩势。前半生已经位极人臣,手握重兵奔走厮杀,且在困成坚守半载,与承畴之心责已尽,被擒后决意以死明志,绝食七日以尽忠心。恰逢此刻明崇祯亟需事件鼓舞国家士气,因而在未获全情时,大张旗鼓宣扬忠臣殉节,实难料皇太极以高明刑讯劝降手段收服人心,此段防范堪称教科书级别心理攻克,值得玩味。后一段和亲扩势,汉唐和亲之人,若为质于敌境,或对方有求于强己。如今闯字营与曹合兵共战,奔走城池之间,既无根据地又缺稳定粮草,甚难言时长久强盛,而交出和亲之人慧梅又非人下之才,反倒令夫妻日久摩擦生隙,亲家做冤家,可谓一步臭棋。巧在历史记载为文者所书,犹如中军帐内军师筹划,进退攻撤皆有其理,嘴断上下,不若观其实效
时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