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红与黑的封面

红与黑

[法] 司汤达

出版时间

2020-04-01

ISBN

9787020158294

评分

★★★★★
书籍介绍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个人与社会间的对抗是《红与黑》的中心主题。该书向传统习俗挑战,谴责了社会价值的虚伪。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法国的社会风气。小说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反映政治小说。《红与黑》开创了“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先河,形成了一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发展到注重心理描写与情绪抒发。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司汤达(1783年-1842年) 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著名的作品有《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张冠尧(1933-2002) 北京大学法语系一级教授。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译著有《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合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司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等。
目录
文前插图
出版说明
编委会名单
译本序
告读者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时代永远不缺于连这样的青年。明明出身下层,却因为得到了良好教育加上天资聪颖,努力上进却又被命运玩弄,可叹又可惜!
不理解,越往后翻越不理解,看到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游戏甚至忍不住讨厌于连,这种尖刻的情感在我上帝视角看小说时还没有过。不过看到评论才想起主角死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二岁,突然就有点怜惜他了,他足以聪明,足以有魅力,但却没有聪明到足以承受与木匠的儿子不相称的财富和声名,尤其当这一切来得如此早。这种悲剧我好像见过呢……以及德雷纳夫人的爱真的让我想哭了
时代交替中一个高贵纯粹的灵魂的现实之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有面包,而且我自由!”
补标
爱情即爱情之外一切事物的总和。
我时常觉得自己看书看得太慢,又觉得自己看得太囫囵。为了写论文把这部著作看完了,结合着各位大家先前的研究,才算觉得把人物和爱情看懂了七七八八。至于政治性的内容,不敢说看懂,以俟下回再重读吧。
于连像是盖茨比的祖先。出身底层,但一心向上爬以图证明自己,同时却又心思细腻极度自尊而不愿与他向往的阶层同流合污,以致最后失去了平衡和对自我的控制,变得极端。爱情似乎是唯一的慰藉,最后也成了牺牲品。尽管在上层社会里看似如鱼得水,但他和权贵们的隔阂却从来没有被打破过。小说写得非常现代,大都是心理描写,惊心动魄。
我喜欢于连这个角色,也喜欢红与黑所讲述的故事。不过译本都不是很满意,希望以后能学学法语,读一下原著。 于连,德雷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都很有特性,有魅力。
傻乎乎的
两段罗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