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的封面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法] 卢梭

出版时间

2011-06-30

ISBN

9787100075404

评分

★★★★★
目录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序小引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附录:《纳尔西斯》序言后记
用户评论
其实就是这样。大家都在忙着去修饰,以至于忘了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观点虽然偏激,但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也能理解。返璞归真吧,都。
小时候总是不理解老子的小国寡民,庄子的愚民道理何在,而今我却觉得他们才是最有道理的了
趁着忏悔录的阅读记忆还生动,趁热打铁半天读下来。 卢梭对科学和艺术的批判是诡辩论,但他论述雄辩,对真正的人(公民)的热爱真是令人感动。 还有卢梭的伦理观念,即从一个人动机来评价这个人及其行为,是有其个人原因的(他极其真诚,动机高尚),但是明显不合时宜。
: B565.26/2249-34
卢梭一论读来令我百感交集!三十七岁的卢梭远没有二十六岁写下《人性论》的休谟的怀疑主义那般明智。可是卢梭的如此矛盾的悖论也却也成就了他后来成为启蒙时代第一人的枢纽性思想地位。借沛公评价密尔思想的话来说,卢梭一论有思想史价值而无思想价值。用优美的修辞来反对文学艺术,用广袤的学识来批驳科学研究的无用。这对于倡导进步几近疯狂的启蒙时代来讲是振聋发聩的反省却也是老庄禅宗尼采德里达式的自嘲。到了《纳尔西斯》序言,卢梭已经愈发反身自诚了,而用二论《论不平等》来做哲学的合命题,用《爱弥儿》来发挥文学的药性,用音乐来忏悔人类文明的覆水难收则打出了一整套的亢龙有悔。而《新爱洛伊斯》则是其表征。之后的《社会契约论》也算是完成了卢梭忏悔的一生,这亦是卢梭对自己的时代的忏悔,对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回应与反省与自我救赎
好玩捏
“艺术不可能现代,艺术永远回归本源。” 人性本质上也没有改变过。
卢梭的天真可用封页诗句一言以蔽:Barbarus hic ego sum quia non intelligor illis(这里的人不了解我,所以把我看作是野蛮人)。
断断续续读完了,有些历史不知道所以比较影响。但依旧雄辩,和二论一致的一些观点和挺漂亮的法语
尽管有些暧昧,但卢梭事实上认识到了“知识即权力”,从坏的方面看到了社会的被构建。他并不真正地反对艺术和科学,而是说在现代社会它们脱离了初衷,成为了统治和奴役的工具,赀本主义使人脱离了一种完满的自然状态。 他的看法和道家是相似的,是“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绝圣弃智”“归于朴”。 他对科学的态度虽过激,但也使人反思:对真理的追求是否是作为宗教式的科学迷狂? 如他言,娱乐的艺术和理论的科学,是无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当然,在别处有用)。他所主张的是一种道德的实用主义,要有实用的科学和健康自然的艺术,避免奇技淫巧与享乐主义对人的危害。更准确地说,他要求我们在科学上保持苏格拉底式的无知。 但对于社会的构想,他的方案也只是一个更现代的理想国罢了,是“君有为而民无智”的斯巴达式国家。 附的那篇序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