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桃之夭夭的封面

桃之夭夭

王辰

出版时间

2015-06-30

ISBN

9787100104708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起伏错落的诗文词句之间,窥探传统而经典的观赏花卉,看它们如何绽放和凋落,如何承载这世间的爱与哀愁。

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桃之夭夭》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对这些传统花卉,书中详述了她们中文名字的由来,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此外,亦披露了作者与她们邂逅相遇的故事。这些内容,或清新,或厚重,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生活的情调和传统经典的美。伴随着文字的引领,让我们得以重拾身边的美好和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王辰,笔名天冬,1981年生于北京,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

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学硕士,现从事科学传媒相关工作。

曾出版《华北野花》、《中国湿地植物图鉴》、《亲近野花野草》、《聆听树木之语》等十余部图书,发表科普文章四百余篇。游走于城镇与野地之间,接受荒郊野岭与繁华都市的双重磨砺。

目录
其一 迎春
先折东风第一枝 1
其二 桃花
人面桃花相映红 9
其三 木瓜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石竹=瞿麦(瞿,生于两旁,既是指这种植物生在道路旁边,又指它的根不喜向下生长而向侧面生长居多139-140) 木槿=舜(颜如舜华 舜,瞬,木槿清晨绽放,黄昏败落。144) 水仙、兰、菊、菖蒲——花草四雅 水仙,魏晋南北朝“雅蒜” 捺祗(波斯语水仙nargi音译 拂林国=东罗马拜占庭222-224) 蜡梅(寿阳公主梅花妆应是蜡梅——黄梅,色如蜂蜡,与白梅红梅不相干 花黄/花钿/花子—黄色) 坡谷——苏东坡 山谷道人黄庭坚 唐诗“寒梅”应是“蜡梅”,黄河以北蜡梅常见,梅花少有。(?唐朝气候比现在暖啊)
不是很喜欢这种“自然感悟”的方式:当科普看不足,当散文看又不够味道。术语没有解释;用语看似典雅,但这种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语言意思更难懂。有几篇最后的“感悟”非常高冷,仿佛别人都是傻瓜,糟蹋了花(如“玉簪”篇);而“萱草”那篇更是有点恶毒了。
2022037|与其说是常见花朵科普不如说是史话,对每种花朵会有基本的分类学描述、相似花朵区别对比与精美的图片,但更多的篇幅还是在讲中国古人与花朵的故事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与感悟。没想到居然每种花都有大量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诗词,翻阅古籍将它们搜罗出来想必要花费不少的功夫。遗憾的是,作者不文不白的文字叙述实在缺少些功力,体悟评述都很表面,而且还常自视甚高很端着地评价城市里的花朵和人,仿佛除了荒山野岭难以找寻的花以外都毫无价值,而自己是唯一能够欣赏植物原本的美的人,虽说是自然感悟系列,但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主观情绪这么重似乎不太利于对公众科普。
看起来很有趣读起来很乏味的一本书,总算是硬着头皮“啃”完了。堆砌了很多诗词、典故、传说,但并未深入挖掘,也缺乏独到见解,有隔靴搔痒之感。作者总喜欢用“……吧”“……了吧”的句式,文笔实在有点矫揉造作。看在插图不错的份上,勉强给三星。
此类书里不多的好文笔~以及这个老师真都会好好玩,不喜欢玛瑙石榴就各种吐槽,还有由棠棣有花无果联想到兄弟感情再好也不会有娃的脑洞实在可爱~虽然我觉得玛瑙石榴很好看,而红色山茶单瓣栀子真不如粉白山茶重瓣栀子花,但还是很喜欢这个作者的!
这本四年前就想读的书,今年终于读完。物是人非,花草仍在。
两星半。
北方常见的花,很多都能在书里找到,读完这本书,能真正享受自然的乐趣。
我曾看过一本讲希腊神话里的花草故事人的书,讲西方花草文化的内涵。而在中文背景下的花之语还是第一次读到。看来花语在不同地方还是大为不同的。作为雅辛托斯的水仙和作为湘水中娥皇 女英的水仙果然是心为物易吧!不过李商隐为何出镜次数如此高,不愧为文人雅士之流。那羽裂石竹也太美了吧,就和粉背黄栌开的花一般,烟霏露结似断还连的。人工繁殖的重瓣花虽簇簇美好却如桃李牡丹一般失自持自持,在野地高山上的清幽放香的花才是真正的狂傲又温婉的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