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后“解严”时代的台湾电影的封面

后“解严”时代的台湾电影

孙慰川

出版时间

2014-11-01

ISBN

9787100106269

评分

★★★★★
书籍介绍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板块。

上篇根据“解严”以来台湾电影发展的特质,将1987至2009这22年细分为四个阶段(反思期、低潮期、转型期、复兴期),对这四个阶段中台湾电影演变的内在脉络进行史的检视,属于线的勾勒和梳理。

下篇是对该时期最重要的若干问题予以专题研究,属于点和面的探究,深入研讨了辅导金政策的嬗变、商业电影的发展、纪录片的探索、电影评论和理论的演进、胶片里的国族认同表述、海峡两岸的电影交流与合作、女性银幕形象的流变等问题。

全书紧扣“解严”之后台湾从威权社会向民主化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语境,探讨了台湾华语电影在本土化与全球化博弈和互动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独到、深刻、富有启迪性的学术观点。

孙慰川,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美国耶鲁大学电影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长期从事台港电影研究,在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已出版专著:《当代港台电影研究》、《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主持完成了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台湾电影艺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87—2009台湾电影研究”。曾荣获港台电影优秀论著奖。

目录
前言
上篇 史的检视
第一章 “解严”初期的反思和阵痛 1987-1994
第二章 低潮期的迷失、漂泊与找寻 1995-1999
第三章 转型期的探索 2000-2004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真的是观点混乱,东拼西凑,不知润唇
“反殖”几乎是所有曾经殖民地的共同倾向话语,台湾与日本的暧昧氛围,1949-1987的白色30年
居然是学生作业集锦。第三章写的不错,前两章就像高中生影评。
食之无味是因为书写站在中国大陆的视角,并且加上意识形态,基本是从他者的眼光看待台湾电影。弃之可惜是提供了一个影片参考,以及了解一下内地是如何看待这段时间的台湾电影。总体上也没怎么建构起台湾电影80s之后的史,而是写满了台湾电影人的迷茫和我们要拥抱弯弯。🤪
全都是學生論文。最後集結成書著作人就是老師了?
看了几页就知道是那种体制内为了某个项目写的,所长带了一群所员那种,这种角度立场,拍不出好电影,也写不出好评论,你说完全无用呢,至少有个片单,仅此而已,全书看完呢,也是为了批判。
真的 把我笑到了,真的真的
有些昏昏欲睡,重复部分太多。最后讲女性电影的部分看的津津有味。我们何尝不是在健康文化,在戒严呢
还是一贯的由点到面的书写,细致的介绍了后解严时代的台湾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