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的封面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法] 卢梭

出版时间

2015-11-01

ISBN

9787100115599

评分

★★★★★

标签

社会学

书籍介绍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部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

用户评论
仿佛在读我们父辈的三观。这版收的三篇驳文价值很高,卢梭居然将原始人性归为自保和怜悯,如此浪漫,难怪受德国人欢迎。
枷锁
119—123页可谓鞭辟入里,振聋发聩,值得反复阅读
好在并不艰深。 170页有“人们之所以读学者们的书是为了要评判学者的作品而不是为了受教育。” 似乎这句话是对豆瓣的讽刺哈哈。
自然差异被社会放大了。
回答是 私有制
作为启蒙运动的激进派,卢梭的文笔着实感染人,一些单独的句子更是典中典;同时译者的优秀母语功底也为这个译本增辉。激扬文字里流动的运思,比较与他同时代的法国人和英国人的类似著述,也更为精致、更为进步。可是若把卢梭和恩格斯的文字摆一块,前者只剩下“优美散文”这样的冠冕了——这本书与人类学和社会学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卢梭那个时代也没有如此学科。这样横跨时空的比较不太公平,然而人类早已走过那段历史,不得不站在很前边向后看;这个以爱心和同情为地基的理论大厦,在现代人看来还是太不稳固了。
还挺喜欢卢梭那种激情澎湃的写作风格的,极富感染力,尤其爱第二部分,虽然受时代局限这本小册子中有些尚待商榷之处。商务这个版本的翻译、注释、序言都太棒了
共产主义者早期形象
“他们之所以同意带上镣铐,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够将这镣铐强加在他人身上。对于那些无心支配他人的人,人们是很难让他们屈服的。”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