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平等与偏倚性的封面

平等与偏倚性

[美] 托马斯·内格尔

出版时间

2016-06-01

ISBN

9787100120593

评分

★★★★★
书籍介绍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的政治思想著作《平等与偏倚性》的价值重在提出一些问题。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尊重现有人的现有权利的基础上,倡导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比较人道的、看起来符合社会正义的平等原则,给予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偏倚性扶助。他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对平等之追求,都能自愿去扶助那些生活部完美的人。非个人性的、不偏不倚的观点与个人性的、有所偏倚的观点是一个人内部的冲突,二者之间如何调和,这是一种令人满意的道德与政治哲学理论所面对的最深刻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辩护必须是一种面向两种观点的双重辩护。在满足双重辩护要求的过程中,平等主义能够走多远,这仍然是一个未决的问题,但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我们所面对的全部困难以及进一步要做的工作。内格尔在根本思路上还是沿着罗尔斯之逻辑行进,只是,他更重视从人的心理和哲学的角度来关注这一问题,而不是从社会制度的构建着眼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托马斯•内格尔,当代英语世界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先后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现为纽约大学哲学、法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伦理学、认识论、心灵哲学,已出版哲学著作十余部,均被视为当代哲学经典。

谭安奎,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两种立场
第三章 乌托邦主义问题
第四章 正当性与全体一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说来惭愧,大部分syllabus上的必读书到现在才去完整地看。
承接《无以凭借的观念》的伦理学,走向政治哲学的一步
1、讨论的问题:道德理论与政治理论如何调和个人性立场与非个人立场之间的冲突。2、证成依据:康德的全体一致,斯坎伦的解释,每个人都不能合理拒绝的依据(承认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平等的重要性)。3、政治制度的建构:为平等主义辩护。(可能性,动机支持?)4、理论对手:功利主义,最低保障值的方案。(是这样吗?要再看一看)5、好多地方没有读懂。一开始读的时候就应该先通读,再开始逐章读。要再想想内格尔的问题,相比于罗尔斯的推进。
本书立论不同于罗尔斯的平等主义,罗尔斯侧重于社会分配方面的平等,注重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追求程序正义。内格尔认为平等主义的衰落源于个人性立场和非个人性立场之间的分裂,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分裂。无偏倚性派生出平等主义,它是一种康德绝对命令之下的愿景。这种无偏倚性如果加以外化,成为一种制度的道德,这与个人立场之间存在一种冲突的张力。两者的整合是本书探求的重点。个体必须提高自身的德性舍弃外化的非个人立场的道德所不能包容的部分。
这个翻译……谁能告诉我“对半导体的爱”是什么意思?
Nagel 1991。较The Possibility of Altruism(1970)论证更细,跟其他思想资源碰撞更多。不过都写得难读。即使直觉上不赞同在自然不平等上采纯粹优先性立场,而不应“把社会不平等限定到利益的拥有者对之负责的那些利益上”,但许多论证都值得反复拆解琢磨。
平等自由主义的中肯之作,《无源之见》中视角分裂理论在政治道德领域的延伸,值得一再阅读。当价值观或利益的冲突过于激烈时,并不存在一种双方都能持有合理共识的解决方案,那么一方所支持的革命或另一方所支持的温和渐进式改革都是合乎情理的,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力量对比和博弈。平等自由主义只有在一种严格的环境下(利益和价值观分歧并不太大,所有人共享一些基本观念)才能得以生长。平等自由主义更像是果,而非因。
内格尔认为平等主义的挑战不在于个人与社会间的直接冲突而在于个人内部的非个人性(无偏倚性)与个人性(偏倚性)立场的冲突,而无论道德之维偏执何方并将之“制度化”都将面临乌托邦主义或重新进入自然状态相争的挑战。顺着这样的思路作者一步步推演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只有在一个正义社会能够满足我们去心安理得的追寻各自的好生活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去打理我们的家园。”作者在书中对于诸种不平等情状的区分纤细如发,令人咋舌;对行动者相关理由与行动者中立理由的区分颇有启发。最后,全书每一页论证强度都极高,这体现为放眼望去连字缝里都遍布着长难句(但即便如此谭老师还是出色的完成了翻译任务),有些地方没能弄特别懂,脑袋已经大了,其他的就留待以后吧~
逻辑清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己对于自由主义的一个困惑。翻译的也很好,应该是英文版有很多长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