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涂尔干文集(第四卷)的封面

涂尔干文集(第四卷)

[法] 埃米尔·涂尔干

出版时间

2020-06-01

ISBN

9787100141024

评分

★★★★★
书籍介绍

涂尔干是与马克思和韦伯齐名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之一。本书援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堪称涂尔干所有作品中最精湛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其社会思想取向的文献。此外,本书还反映了涂尔干晚年思想的主要转向,即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道德个体主义的理论企图,其中的若干章节被认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范本。

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

(展开全部)

目录
导言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第一卷 先导问题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再读
涂尔干的论述太细节了,可以把一个核心的观点用好几面的话展开分析。这本书看似很厚很长,但是除了描述原始部落图腾制度的一些信仰和仪式之外,主要观点是在人性的二重性、用社会学的视角去解释宗教的起源、还有知识社会学相关的内容,我感觉这些是需要细细品读的,只是第一遍匆匆读过很难深入地体会涂尔干表述背后的一些关怀,有时间还要二刷三刷。看到最后他和别人论述时说《社会分工论》是他在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二十多年之前的事,突然有些感慨,《社会分工论》是我去年十月底开始体系化经典阅读的第一本书,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涂尔干的著作大部分都浅显地涉猎了一遍,在我偶尔偷懒觉得读书很累的时候,写书的人却是花费了生命中很长的时间去创作,并将自己的思考分享和传递给他人,启发了其他的灵魂。
犹太人似乎不觉得二元对立是一个问题,可能是受犹太人马克思的影响不够
这本涂尔干思想最重要的作品被我前后拖拉隔了一个月才读完。对宗教生活,尤其是原始宗教的分析奠定了涂尔干社会本体的基础。后面新添增的讨论和论文非常值得一读,尤其人性的二重性及其社会条件。太厚了太厚了,读到后面已经不记得一个月前读的前面写了什么,标一下之后读人类学回过头再读。
简单翻过,主要看了后面几章。
这个版本里后面的两篇论文是理解《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的关键,突然发觉出涂尔干和韦伯的一些差异
精彩在对曼纳的阐释,有关力的流动与传染,以及在图腾制度中处处以古见今地对现代科学的讨论。知识论部分其实没有超出《原始分类》,仅仅处理了概念,实际上没有真正触动范畴,对时间和空间都未如许诺地展开结构性澄清。为什么涂尔干不满足于莫斯式的混融,一定要点明个体的意义,进而对人性作二重性解释,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甚至很有文采,PS附录不错,批评者的视角往往让经典更加经典了
今天,概念只要贴上科学的标签,通常就足以赢得人们特殊的信任,这是因为我们信仰科学。 但是,这种信仰与宗教信仰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们之所以认为科学有价值,是因为我们依据它的性质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集体地形成了这种观念; 它表达了一种舆论状态。事实上,在所有的社会生活中,科学都是以舆论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