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政治经济学的封面

政治经济学

[法] 卢梭

出版时间

2018-11-01

ISBN

9787100165693

评分

★★★★★

标签

思想

书籍介绍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原为卢梭1755年发表在《百科全书》上的一个词条,该词条主要论述国家主权与政府行政权的区别,明确这两个权力的隶属关系,是国家政治体制良好运作的首要条件。但卢梭在本书中只谈了政府行政权的行使,并未论述国家的主权权威,其把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留待后来的《社会契约论》中加以阐发。

用户评论
这本书写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前,是卢梭为百科全书所写的一个词条。本书论述不够深入,但是极具内涵,辅以卢梭的其他书目,理解可以更进一步。书中关于国家的认识同顾炎武相似,认为统治的政治体并不一定是“祖国”。
卢梭的“政治经济学”并非今天汉语的字面意思。其“经济”指的是经世治民之学,因而政治经济学即为卢梭的治国思想。其开篇就反驳了以菲尔默《家长制》为代表的吧王国政府权威比喻成家庭家长权威,主张按家长治理家庭模式治理国家的观点。“国家的治理与家庭的治理完全两样,政府不具有家长那样的权威,政府只不过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是从属于制定国家法律的主权权威的”。同时卢梭认为政府行政权和国家主权权威也是有根本区别的。“后者拥有立法的权力,而某些情况下可以制约国家本身,而前者则只有行政的权力,只能制约个人。”这一点是很重要,这也是《社会契约论》的写作来源。
核心文本,还需再读
现在看来卢梭的思想在当时可真是先进的不行,公民道德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使个别意志与公意相统一,在那个年代都是颠覆性的观点,毕竟当时的中国还在清朝统治下。 但是经济类论述确实过时了,毕竟卢梭怎么能预见到之后的工业革命呢~
感觉太短,有些地方不知道是我没看懂还是他没说清楚
“他们要尽文明的社会状态的义务,却连自然状态中的一般权益都享受不到,也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
1.依法行政;2.通过教育和法律培养道德;3.通过税收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第三点,在我接触的卢梭里讲得很少,但是对于税收的一些建议实际上很有意义,尤其是对于穷人和富人在社会中所得利益之差的那段被引入《资本论》的话,可谓反福报说之鉴。
《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的提纲?框架清晰,好读,文笔极佳,部分观点在成熟著作中被修改。重要观点:(一)公意是个人所属的最大团体的意志,它最正确但最弱(因为它包含的个人利益最小);公意是“公共经济学第一原则”,立法者的首要任务是要使法律符合公意,政府的施政则必须符合法律。(怎么达成公意不详)(二)公共经济学第二原则:通过道德教化使个别意志与公意达到统一;卢梭和孟德斯鸠一样强调道德和风俗,因此也自然强调公民的公共教育——“祖国没有自由,祖国就不能继续存在;有自由而无道德,道德就荡然无存。因此如果你把人们全都培养成公民,那你就一切全都有了。”(三)财产权最神圣;增加税负=统治混乱;要将税收变成一种良好的调节财富差距的方法(考虑纳税人的财产、社会地位、超出必须用度之外的多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