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缘起与实相的封面

缘起与实相

倪梁康

出版时间

2019-11-01

ISBN

9787100178891

评分

★★★★★
书籍介绍

一切佛法,均可归于缘起与实相。而佛教思想,尤其是在传统中国与日本传布的佛教学说,均由缘起说和实相说两大系统组成。当代佛学大家吕澂和于凌波都曾撰有“缘起与实相”的论文,刻意说明两者关系。前者示明:“佛家的实相说常和缘起说连在一起,主要从缘起的现象上见出真实的意义即实相”;后者强调:“中道、真如、实相,即是法性——即是缘起法的实性。” 就此而论,缘起是实相,实相是缘起。初看起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的清晰可感的张力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化解。与此类似的做法是中国古代的“易经”:变化的真理,以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史)与真理(哲学)的统一。现象学和佛教的深层次的关联在本书中得到了阐明。

倪梁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0年获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胡塞尔研究》编委、国际《现象学世界》丛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期刊编委。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等;译著有:《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方法》、《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人生第一等事》等。

用户评论
准备读此书前,联系到中哲史上描述的阿赖耶识,其颇有赋予宗教轮回价值的先验自我的意味。现在国内现象学研究与唯识宗结合,应该很有意思 ——在读记录 阿赖耶识与底基式的先验意识(或存在这个持续显现的活动本身)相近;六识发生前的末那识又如笛卡尔式的我思或现象学的先验自我;六识发生后的末那识又如习性,或经验性的意识。
获得智慧看起来属于不可言说的宗教体验,很容易被封闭在秘传的昏暗之中,但唯识宗,开辟了思考这个自身隐蔽者本身道路。不像中观派直接宣称万物空性,而是先确证显现的领域,而后:显现本身的本质在绝对实相中是空的。
缘起
错漏过多
倪老師真的很認真
我等俗人只能以此一窥唯识妙法,,
怎么说,还是有种洋人有的黑话我们也要有的感觉/佛 学 大 师 南 怀 谨/本来在二星三星间犹豫,看到作者原来就是那位偷偷出版老师著作的……
抄袭狗
偷师贼,其心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