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荟集王先明等学者的研究论文,按历史分期归类,立足于丰富的史料,从不同视角论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变迁和不同实践,以期为当代“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从清末到当代,如何复兴乡村,是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予以推行。孙中山、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重农务本,国之大纲。”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不懈奋斗;而今,这千百年来的实践与思想会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转折点上,必将为新时代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与路径选择。
王先明,1957年生,山西省屯留县人,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化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国家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级研究项目8项,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等课题。获人事部、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多次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