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斐洞的封面

斐洞

[古希腊] 柏拉图

出版时间

2021-07-31

ISBN

9787100193023

评分

★★★★★
书籍介绍

希腊语-汉语对照本《柏拉图全集》。

本套《柏拉图全集》(希-汉对照本),是译者直接从希腊原文翻译而成的,不仅译文更精确,而且通过加入大量希腊词汇的分析和注解,使汉语文本更贴近原文的语境,包含了更丰富的意蕴,可以大大增进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另外,译者对一些希腊词语所做的精致地语法分析,也可以为学习古希腊文的读者提供帮助。

在柏拉图的这篇对话录中,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充满热情地回忆并详细地讲述了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在苏格拉底饮毒酒前最后的时间里,他与朋友和门徒关于灵魂不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谈,通过层层的论证,把探索不断推向深入。在对话接近尾声时,苏格拉底讲了一个关于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激励自己和在场的朋友们,不要恐惧死亡,勇敢追求灵魂的完善。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出身贵族,青年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苏格拉底去世后,他四处游历并试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办了著名的阿加德米学园并在此执教四十年直至逝世。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对话体著作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秀的哲学著作,亦是优美的文学作品。他的思想与著作,影响极其深远,对西方哲学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斐洞
注释
术语索引
专名索引
参考文献
用户评论
苏格拉底临刑前对灵魂不死的探讨或许最终也没能说服所有人,但他的坦然面对肉体生命的最后时刻,包括对大地的事情的那些浮想,确实是动人至深的。这即是一个人所能有的最好的道别方式吧。译者下的功夫或许是够的,但他的中文却明显有些笨拙,可能倾向于直译导致的这种效果。对照王太庆译本就能看出此译者在中文把控能力上的差距。
古希腊哲学课我分享了斐多篇,之前看的时候还比较懵,只觉得古希腊哲学关于灵魂以及死亡的探讨,在基督教里有批判性的继承。读了吴飞老师对此书的梳理才恍然大悟,《斐多》中隐含了存在的三个层次: 物理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哲学性存在。 格贝和辛弥尔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人,对理念论不完全接受,更多地从生命特征理解存在,即便欲认识理念也是自然上升式的,吴飞指出理念本身、哲学性存在是不能自然上升得到的,只能通过设定得到(等同于祁克果的假设),依照理念的生活仅是次好的航行,所以需要无限的激情安排之。就如祁克果所言,“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压在了这个“假如”之上,他敢于去死,而且他怀着无限的激情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使之能够被接受——假如存在着不朽的话。还有更好的关于灵魂不朽的证明吗?”尽管这种激情可能会过于内在化..
不通古希腊语,熊老师的注释很硬核。
为了给师大附国际班的小孩子开选修课又从头到尾过了一次,也就只有在中学生面前敢讲讲“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这种议题了,我只是一个无情的普及知识的机器。希望这一个学期讲完,自己可以形成脱稿而自如在人前演讲的能力,顺便赚一点点外快,哦耶!
太难啃了,90多页的原文有800余条注释和130余页的术语索引。可能是译者想要尽可能保留原意,大多采用的都是直译,导致阅读体验很差,很多论证看下来不知所云。只是草草看完了苏格拉底关于灵魂不朽的论证,以及后来西米亚斯和克贝的反驳。由于不信教,其实自己对死后灵魂所谓没有太多顾虑,自然觉得书中争论的问题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只可惜讨论的过程由于文本翻译问题变得毫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