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尼茨勒作为奥地利现代派文学之父,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双影人”,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的灵魂。而戏剧和小说是他用以实现文学探索的两种最主要的形式。施尼茨勒的代表性戏剧和小说充分体现了现代派文学之新,在题材的撷取上、叙事的技巧上、表现的方式上和艺术的构思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施尼茨勒一生写有六十余篇小说,其中包括一部长篇小说《通向旷野之路》。本书稿选取施尼茨勒著名的四个短篇小说《梦的故事》《古斯特少尉》《埃尔瑟小姐》《死者无语》和两个早期的短篇小说《鳏夫》《另一个男人》,从中可一窥施尼茨勒小说创作之全豹。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医生。生于犹太医生家庭。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后行医,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施尼茨勒是第一个把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弗洛伊德引为自己在文学领域的“双影人”。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埃尔瑟小姐》、戏剧《阿纳托尔》《轮舞》等。其作品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被译介到中国,译者有茅盾、田汉、刘大杰、郭绍虞、施蛰存等,并对施蛰存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翻译作品有《歌德精选集》《茨威格文集》《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