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的封面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日]上野千鹤子

出版时间

2022-10-01

ISBN

9787100214995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增订版2020年出版。与首版相比,增订版在第一章增加了两节,分别为“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分配公正为核心”“家庭:过载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论:“战后批评的嫡子”;书后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题”(即作者说明),从当下回看当年的文章和观点,更看出当年文章的前瞻性。

【内容简介】

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对在血缘、种族、婚姻等界限之外的亲密关系的形容,常常说“像家人一样”,也就是个人的心理认同。

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

此外,作为从充满社会竞争压力的公共领域“逃脱”出来的私人领域,在性别视角下,家庭,仍充斥着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压迫结构。

依赖性成员(老幼)的存在是不是使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看护老幼,为什么成了主妇们的“天职”?家务为什么成了女性的“强制劳动”?在家务这种无偿劳动未曾减轻的前提下,女性进入职场,真的是获得了平等和解放吗?当一个个疑问提出时,作为“爱的共同体”的家庭的盖子,也就被揭开了。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 / 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她的代表作品,知 名 作 品 还 有《 父 权 制 与 资 本 主 义 》《 厌女》《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等。

【译者简介】

吴咏梅,香港大学文学院哲学博士,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博士后。现为美国麻省桥水州立大学(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亚洲研究项目、人类学系和全球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和兼职教授。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大中华地区的日本流行文化、日本广告与消费文化、中国和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性別研究和家庭婚姻问题等。

目录
目录
I 近代家庭的动摇
一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的走向
二 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公正分配为核心
三 家庭:过载的方舟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如既往的女权主义研究进路在书中依然体现得淋漓尽致,再版以后也对这一点进行了强调和重述:如何从女性解放史学观观察家庭历史变迁的宏观趋势。家庭学就像是联结女权主义和行政治理社区化的核心学术领域,充满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织。 最喜欢的还是千鹤子对于自由选取配偶那一段的论述,所谓的自由婚姻,也不过是在一个阶层之内的自由,浪漫背后依然充满着不自知的功利主义。
上野千鹤子的正宗代表作,分析了各种家庭形态,有一定体系性。增订本加了大概四分之一的内容,体现了她对于“家庭”的最新思考。
门外汉误入上野老师的Seminar,读着有点费力,但那些精辟的解读与犀利的反击始终熠熠生辉:所谓家庭的意识形态,幸福婚姻的迷思,母性本能的迷信,还有女缘等等。书后的“自著解题”也很精彩,从历史而来,向未来而去,有检证有预见,也有期待。
原来是类似于《为了活下去的思想》,把刚好可以串联到这个主题里的若干文章,重新编排整理到一起。但是本书收录的有几篇,理论化的浓度更高一些,大刀阔斧地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溯源、析释和重组;相较之下附论的几篇读起来要更轻松一些。最喜欢一三四章,其中“后思秋期”因为刚好看过解析书目,发觉原来自己只读到了皮毛之意,此番才终于颇有启发和获得趣味。
读的旧版,前后关联不大的文章集合,有些文章的主题不是我感兴趣的。章节往往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个别文章还有比较明显的过时感,三星半吧
3.5星。有翻译+编排的问题。 《谁在你家》仿佛是对第一篇的汉化。 觉得最好的是《“母亲”的战后史》。
未看完
看的真费劲,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怎么感觉比看韦伯还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