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乱世潜流的封面

乱世潜流

罗志田

出版时间

2023-12-01

ISBN

9787100222655

评分

★★★★★
书籍介绍

民族主义思潮下的抗御外侮与国家建构

罗志田教授诠释近代中国政治史之力作

【编辑推荐】

内政与外交的互联互动,是民初政治的一大时代特征。而本书题眼“民族主义”,正是各方争夺实际利益时,常诉诸的所谓理念和民声。这既是当时政治运作的一个特色,也提示出外国在华存在的实质影响。

本书是罗志田教授关于近代中国政治史的一部力作,详论了北洋时期政局的动荡更迭与隐伏其间的民族主义思潮,既有风云跌宕的大格局,也写到了个体在大时代中的思想激荡。本次修订,增添文章若干篇,多涉及北伐前后的政治外交,使修订版更侧重于常规意义的政治史,也更贴近“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这一主题。

【内容简介】

近代百余年间,中国多呈乱象。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然其背后,又有或隐或显的一条潜流贯穿其间,不绝如缕。这一乱世中的潜流,便是民族主义。若考察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的思潮,都可发现其所蕴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本书侧重的时段是民国建立后的十多年。在所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政局显得紊乱,被认为类似五代。于是出现与五代相近的时代要求,即向往统一,这也是北伐成功的一个基本要因。成立不过十多年的民国,实际再次改朝换代,带来比辛亥鼎革更大的变化。民族主义在其间的能动形态,有颇具特色的表现,而其对政治的影响,也相当显著。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和《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等。

目录
自序
引论 帝国主义在中国:条约体系的文化认知
上编 乱世中的个人和群体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殊表现形式:以胡适的世界主义与反传统思想为个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开风气之作,再版后入手捧读。装帧精美,读来较前版更为心明眼亮。修订序言揭示此版本较前一版主题更为聚焦,从而揭示中国20年代之复杂性与丰富性,直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说。自认为从此书中受益无穷,无论是认知、框架还是历史细节。世纪之交的历史学界新论迭出,亦得管窥。
学罗概重在学于复杂形势捕风捉影。先察势,即民族主义在一战后之转折,英美日主导之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中国与逸出的德苏单独来往,通过革命性的北伐获得统一,后在日本压力下转向与美合作,终在二战获得地位。再定位势中各主体的位置及策略,如外国在华存在作为改革推动者和既存秩序维护者的双重角色,中国各政治力量寻求又隐瞒外援并有意识地运用民族主义因素。后观风,即通过时人之眼(胡适章太炎杨荫杭)观政事与风俗之交;抓风之转折点,如“二十一条”作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首尾两大事件的转折点,北伐作为同治中兴到冷战的转折点,济南事件作为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并在大风中观小风,如留美留日、左右下的央地和文武关系等;最后还要兼顾风之潜流(历史可能性),如南北合作与美谈判转瞬即逝的时机。可惜做历史藏拙,某些全球史大判断未展开。
罗志田最好的书再版
出于某种原因,民族主义一直是处于被压制状态的。 在我个人来看,其被压制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具有某种的负面作用。 相反民族主义被压制的原因是他具有的力量太过强大。一旦被释放出来之后,其产生的强大力量便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种如同滔天潮水一般的强大力量会如同席卷他所略过的一切地方。 在本书之中,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民国,各种思潮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但是在这些思潮之下民族主义如同一道汹涌的暗流潜伏在这之下,本书的书名也是由此而来。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涉及到一家一姓之兴旺时,其反应程度往往不如人意。可是若是存在亡天下之危时,民族主义便会喷涌而出,集结一切之力量,扫除一切来犯之敌,使中华之天下幽而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