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故事的歌手的封面

故事的歌手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4-05-01

ISBN

9787101037388

评分

★★★★★
书籍介绍

阿尔伯特・洛德的经典力作《故事的歌手》出版40周年后得到再版,……洛德和他的老师帕里搜集整理并研究了活态的口头传统,他们的目的是要回答古老的荷马问题:在欧洲文学传统发轫之初,《伊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如何创作这两部伟大史诗的。《故事的歌手》凝结着帕里和他的学生洛德的不朽贡献。该书的主旨便是揭示和证明口头诗歌是一种创作和表演相互结合的过程。这部影响广泛的著作现在被重新刊行,附有《新版序言》,增加了珍贵的音像材料,本书因为注入新的内容而大大丰富了,充分保证了它对每一个爱好艺术和口头技法的人,具有持久的魅力。

作者简介:阿尔伯特・贝茨・洛德(Albert Baters Lord,1912-199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文学教育家,南斯拉夫史诗和“口头文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帕里-洛德口头理论”(the Parry-Lord Oral Theory)的创立者之一。1959年起任哈佛大学“帕里口头文学资料馆”名誉馆长。主要著述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民歌》(1951年,与贝拉・巴尔托克合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英雄歌》(第1、2卷1952-54年出版,与拜纳姆合编;第3、4卷1975年出版),《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初步》(1958年)、《故事的歌手》(1960年第1版,2000年第2版),《保加利亚语初步》(1962年,与拜纳姆合编),《保加利亚文学读本》(1968年),《史诗歌手与口头传统》(1991年)。其中《故事的歌手》充分代表了洛德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贡...

(展开全部)

目录
总序――钟敬文
再版序言――斯蒂芬・米切尔 戈雷格里・纳吉
序――哈里・列文
引言――洛德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09年考名词解释时候没写出来,考完后气得马上买了一本,就是这样。
从阿富汗的游吟诗人中发现荷马的真相
服!(不过其实前半本涉及南斯拉夫语的地方还没完全看懂。。
程式的分类:从声学的角度(头韵与半谐音)、从内容的角度(时间、地点、动词等);口头传统Proteus,multiformity,而书面传统则是体裁系统内的惟一性。
对于荷马史诗中的重复现象有强大的解释能力,对于口头表演如何进行,歌手如何编织文本,他们运用的技巧等等,都很有说服力。不过,作者必须构想口传文化的普适性和不变性,只有这样对20世纪初南斯拉夫口传文化的研究才能用到2000~3000年前的希腊口传文化。洛德运用的一个强大的解释工具在于程式和语义单元,于是诗人就可以在不再局限于诗行,而是关注一个片段,一个场景。南斯拉夫的歌手也是先从一个场景主题出发,一点一点去构筑故事。但是,作者一旦将其抽象为主题学时,似乎就开始有泛化的倾向了,把所有类型的故事都往那几个主题靠上去,比如阿喀琉斯的愤怒、退出战场、回归转变成离家与归家等等,好朋友作为英雄的替身和死亡等等。这样似乎怎么讲都可以。最后的问题在于,洛德主要想证明荷马的口传性,但是他似乎将其与口传元素区别。
读了好几天,后半本在旅途中读完。这本书最出彩的是帕里-洛德的研究视角,他们打破了书写传统的思维定势,从歌手角度着笔,代入他们学习,创作口头诗歌的过程。读的时候想到了自己,我想如果没有临场演出,我可能永远也没办法熟悉乐器演奏的程式。毕竟任何语言,包括音乐在内,都是机械性的,说白了不过是语法框架之内的替换。现场真的是催化剂,没有反馈会熄灭火花。
解答了我的许多问题。1.为什么荷马史诗中常使用的固定词组“有翼飞翔的话语”“神样的阿喀琉斯”等等,帕里洛德将此解释为“程式化的词语”,并以此实现快速创作;2.奥尔巴赫曾将奥德赛中伤疤的插曲解释为荷马作品中的“前景”与“明朗化”特征,在口头程式理论的视域下这种特征也得到了非常精当的解释,即“故事模式对于荷马的影响”,这种影响推动文本产生岔开主线故事去讲毫不相关的另一故事的冲动。在这种阐释下,薇依所言“荷马史诗中没有热水澡”能否成为荷马史诗为崇高文体的佐证便值得我们思考。3.古典语文学通常从语句的结构出发说明荷马史诗的古典特征,口头程式理论同样可以解释这一特征——“歌手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会了扩充、修饰史诗歌的基本东西”。这一理论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呈现古典诗歌的特点,还能解释其“何以产生”。
口传文学经典之作
秦汉史老师推荐的必读书。大致能看懂作者想讲的观点,但是不知是不是翻译问题,好难读。
很多后来的分析都是从这儿来的,尤其是关于程式的部分。对传统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因为非文本、在场性,所以很多东西对民间工匠传统也具有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