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的封面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美] 黄仁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7-01-01

ISBN

9787101054491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瞬间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万历十五年》让我们回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透过万历皇帝的一生,感受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文化繁荣与道德冲突。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更引发我们对权力、人性、文化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一位美籍历史学家。他早年经历丰富,曾梦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但时代并未给他这样的机会。后来赴美深造,提出“大历史观”,强调从技术角度分析历史。代表作包括《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等。黄仁宇的一生及其大历史观在自传《黄河青山》中有详细记载。
推荐理由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通过深入剖析明朝万历十五年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社会变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者黄仁宇以独特的“大历史观”视角,将历史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明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演变。
适合哪些人读
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的读者
对历史研究方法、大历史观感兴趣的学者
关注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公众。
书籍脑图
目录
出版说明
自序
第一章 万历皇帝
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似简单,就万历年间那点事儿,从叙事来说不详细,从分析来讲不深透,直译似的文笔,脆生生地硬。但全面地解析了明朝各个侧面,皇权(万历),行政(张居正,申时行),人事(海瑞),军事(戚继光),文化(李贽)细微的网络联系,展现了整个大明朝的文明与困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本书无一章专写张居正,而在隆万两朝,无论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都是一个大写的张居正,即便在他入土后又被挖坟清算,也仍是如此。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在严谨的考据和前瞻的视野下,用庄重而俏皮的文风,成就了这本兼顾史学性和文学性的佳作。
确实好书,黄仁宇的那本蒋介石日记的评述枯燥无味,导致我对他第一印象糟烂,但这本书老实好看
现阶段读史是越读越伤心,梦回明朝,我们都想自己成为海瑞张居正戚继光。事实上,最后八成会成严世藩。
绝望,当你沉浸在那段历史里,抬头回看今天。只有深深地绝望。这是一本关于历史的回顾,也是关于中国未来的历史。历史总是用它惊人的相似性嘲笑我们。。。
任何事务发展成当下的模样,必然有其是非曲直。
封建社会在明朝已经达到最高峰,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尽管表面上明朝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死了。
礼教 礼教一方面使得法律失效,让很多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含混不清,甚至并不就技术本身对错进行评判,而是直接上升到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是否善恶来下定论;但另一方面礼教这种精神力量却又使得英雄的塑造、身死身后名极有感染力,使得莘莘学子心向往之。 双重性 但是过于注重礼教是否有些脱离现实。人有公德和私欲,如果一味奉行公德,而极力使人摒弃私欲,使得满足日常生活开销都成问题,非得家徒四壁才显正直能干的时候,是否可能塑造出满口仁义,心里都是生意的矛盾现实出来? 解法 在关于礼教治国下的不同解法:或在最开始就以不妥协的态度坚硬抵制,或以极现实的眼光在妥协的前提下尽力而为,和光同尘。过于一尘不染确实能达到礼教所称的仁,而在仁的践行过程中以制度的方式强行抬高社会的底线是否又过于苛刻。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大局观的养成,需要多读历史。
8/10 大历史观……应当跳脱出当时的局限:“我这样解释历史,超过党派的分别,也超过历史的界限,即对重洋远隔的师长同学,以及在内战期间丧生的亡友灵前,才都讲的过去。”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