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语音由上古时代的《诗经》音系向中古时代的《切韵》音系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汉语发展史中相当重要的时期。《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即是研究这一时期汉语韵部的最早著作之一,不仅是填补空白、启发后学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汉语音韵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两位先生对《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所收由汉到隋的诗文作品进行了分析,并参考子书、史书中押韵的部分,字书、音义书中的反切以及训诂书中有关语音的材料等,将从汉初到隋末的八百年间韵部演变分为两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三个时期。原计划分四册论述汉魏至陈隋八百二十多年间韵部演变历程,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分册,主要论述两汉时期的韵部演变情况并编定韵谱。
2007年中华书局再版本书时,增加了两篇相关论文和一个根据周祖谟先生手校本整理的勘误表。本次收入《周祖谟文集》,我们以中华书局2007年版为底本録入重排,除据2007年版勘误表改正原文外,还修正了部分笔误或排印所致的文字、标点错误,尽可能核对了书中引文,并统一了体例。
周祖谟(1914~1995),字燕孙,北京人,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卓越的文献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八位语言学博导之一。历任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周祖谟先生一生致力于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广涉音韵、文字、训诂、词汇、方言、语法、词典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敦煌学、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而尤孜孜于传统语言文字学典籍的校勘。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古籍整理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