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的封面

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

张海洋

出版时间

2006-03-01

ISBN

9787105075645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资本,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民族学人类学是探讨多元文化和谐之道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重镇。费孝通和林耀华教授是这所重镇的两座丰碑。

本书承继费、林两教授生前开创的“中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研究”两项事业,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方法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与中国人的认同等问题。

本书概括中国文化的形貌是“太极”图形:其内部有西部畜牧与东部农耕两大生计板块,并有高原和沿海两条文化传播带将其衔接。在这两个板块的互动作用下,中国的文化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结构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

本书辨析中国的民族认同兼有族群认同、国民认同和历史文化认同三重含义。这三种认同在中华各民族成员身上都能相互兼容而不必相互排斥。

本书的论题还包括中西民族概念、中国的人种多态性、上古中国的文化区系、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中国历史文化大小传统的共生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等。

本书序言提出了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模型,指出多元文化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主张中国的民族宗教研究范式应该从“社会发展史”转向“文化生态学”。

本书构思宏大、资料丰富、言语鲜活、论点新颖,是关注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外交流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艺术、文化批评等学科专业师生的必读作品,也是中国民族宗教部门官员、文化产业人士和自修学者的重要参考书。

用户评论
张海洋老师的博论,其实光看目录不一定看得出这是博论,可见他当年在林耀华先生门下还不至于像今天这般凡事都要听所谓“规范”的话。干货主要在书的后半部分,但对我这个民族学外行读者来说,还是负责解构的前半部分比较有吸引力。张老师提到的问题都很重要,而且哪怕是十几二十年前写的文章放今天也照样没有失去实际意义,因为中小学教科书、中小学教师以及少年儿童读物还在不遗余力地误导孩子们,当然这种认同感的建构世界各国都要做,灌输是必须从娃娃抓起的,要不然以后大家怎么能顺理成章地“认同”游戏规则呢?偶有几个叛徒,知趣的自己走开,一旦被逮住就是打死活该,老百姓对中华民族的理解越表面,对天朝越有好处——当然,部分“少数民族”同胞们(这个概念也是被建构的)未必会答应,然而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
好书!
本著我對海洋老師的憧憬...有個人的評論很對...書沒有課上的通透
很有意思
作者提供了很多社会学和考古学对于多元文化的阐释,特别是对汉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