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知识考古学的封面

知识考古学

(法)米歇尔·福柯

出版时间

2003-01-01

ISBN

9787108017932

评分

★★★★★
书籍介绍

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也不是描述理论,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本书旨在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本领域中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书中描述的系统、确定的界限、建立起来的对比和对应关系不以古老的历史哲学为依据,它们的目的是重新提出目的论和整体化的问题。

米歇尔・福柯,法国20世纪著名思想家。主要著作《词与物》、《话语的秩序》、《古典时期疯狂史》等。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话语的规律性
话语的单位
话语的形成
对象的形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教科书般的印刷排版(纸质极差),翻译也糟糕,令人完全没有阅读的欲望,始乱终弃之。
发明了一种新的迅速阅读方法,就是拿中文版浏览,看到感觉是关键的/肯定译错的地方就切回英译本看…还算高兴地细读了前两章。前两章讲话语建构和一些基本方法论,后面开始讲福柯具体的新发明的时候反而没太大的兴趣读了。总之粗略地还是看完了:-)
翻译不尽人意,建议阅读前先看看疯癫史和词与物,否则可能投入十二分精力也会觉得不知所云。
2015年2月3日读毕,有的书多读几遍能读懂,有的书读多少遍也不能全懂,这本书属于后者。读后,零星收获是:(1)划界、连续、序列、断裂、差异等是知识考古学的主题;(2)如何追溯根源,爬梳理论,这本书从方法学角度告诉了我这个道理;(3)对语言本身及结构、思想本身和结构的理解,关系到能将思考进行多深。这本书给予了我们深入思考的磨练武器,准备后面读台版,甚至英文版以及福柯其他书,理解这本书的思想和写作思路。
翻译得超烂~
被福柯折磨的二〇二三年十一月
这个译本,读下来是每个汉字都认识,连成一句话就完全不解其意,只能很模糊地把握作者传递的、译者加工的信息,由于自己不能完整地把握这个译本的意思,就不打分了,还有另两个译本,等之后借来对读。作者并非反对长时段本身,而是反对如“长时段”一样连续性的叙事、判断和陈述,“连续性”在他的眼里意味着跳过了发生过的诸多断裂、缺口乃至矛盾,这些内容在“连续性”的笔下,无法纳入一致的表述,因而忽略、省略和自我掩盖。所以,更多讨论断裂、缺口和缺陷的考古学,成为作者讨论语义现象的手段。“陈述”是一个事件,它同书写关联,又存在于记忆中,同时它是独立的(意味着可能与陈述所描述的对象相脱离),这点很重要。反思这一点,有助于把握和分析学术史上各种非事实描述和基于理论的各种判断。它笔下的“档案”,作何解,还没读得很明白。
看得我崩溃
难读,福柯的文笔其实算好的,但是译文读的我有点晕厥,感觉是《词与物》的姊妹篇,对“话语”“陈述”做了一种元语言上的话语实践,而“考古学”方法也有点谱系学的意思,读得不是很明白,打算换第五版再读一遍。
@2019-12-01 2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