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的封面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

宇文所安

出版时间

2006-01-01

ISBN

978710802367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是宇文所安教授1996年出版的一部著作,包括一篇导论和七篇论文,并附录了三篇古典诗歌、传奇作品的英译。全书在所探讨的时序上似乎延续了《初唐诗》、《盛唐诗》,其旨趣则大有不同;它的篇幅较之宇文教授的前两部著作要小得多,而涉及的论题之广且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各篇的要义,宇文教授在导论中现身说法,已有揭示,此处也就无庸辞费了。

第一篇论文,《独特与独占》,将中唐文学对身份的再现视作对他人或为他人所排斥。在个人身份的层面上,这样的一种特立独行要吧表现为宣称自己优于他人,不过它也可以是一种异化感,而这种异化感造成了他人对自己的排斥。在中唐时代的作品中,特立独行表现为一种独特而易于辨识的风格,它可以为他人所袭用,但它却总是与一个个体作家挂钩。

接下去的一篇论文,《自然景观的解读》,讨论各种不同的再现风景的方式,显示自然的潜在秩序如何在中唐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文本对于自然的井然有序的表述和品评;这样的风景具有建筑性,这在先前的诗歌是罕见的。另一方面是对于缺乏潜在秩序的风景的再现,是美丽去不连贯的细节的堆砌。

这第二篇论文公限于物理世界秩序的再现问题,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在人伦世界的事件中生成。《诠释》这第三篇论论文探讨中唐时代的一种倾向,它对现象所给出的推测性解释,要么就是与常识相乘违,要么就对通常认为无需解释的境况做出解释。如此独特的诠释,缺乏任何证据或文本章顺的支撑,常常沾染上一层富于反讽甚或疯狂的意味。

第三篇论文《机智与私人生活》审视对私人空间和闲暇活动的游戏性的夸大诠释,作为抗拒常规价值的一种私人价值观的话语。

第四篇《九世纪初期诗歌与写作之观念》探讨中唐时期对写作,尤其是对诗歌写进行再现时发生的某些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两篇文章探讨八世纪晚期成形的新的浪漫文化。

宇文所安,又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尔的摩。在巴尔的摩公立图书馆里沉湎于诗歌阅读,并初次接触中国诗,虽然只是中文翻译,但他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至今犹然。1972年获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二十年后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种,论文多篇。其人也,性乐烟酒,心好诗歌。简脱不持仪形,喜俳谐。自言其父尝忧其业中国诗无以谋生,而后竟得自立,实属侥幸尔。

目录
三联版前言
导论
特性与独占
自然景观的解读
诠释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修行30th.我读宇文所安常有方枘入圆凿之感,第一要服他角度独特,第二要斥他过度引申。自然景观的解读一篇读的我晕陶陶。不过所幸这是这本书七篇文中唯一有些缥缈的。而此书中剖析中唐诗人个人意识方面非常有意思,为彰显个性不惜刻意标新立异,在诗作中先描述自己嗜好再得意的辩白,对私有财产强烈的主权意识与相对于公共财产的偏好,以及无根据的武断言论,认为自己行为对事物景观的增值作用等,历历在目,清晰明了,另外吹毛求疵一点,最后一篇唐传奇论文分析的是我最不喜偏又极有代表性的一部,元稹的莺莺传
问题意识,初盛中晚中最好的一本。必须读Omen of the world了。
中唐时代的文人与文学
用现代西方独立个体学者的观念分析被国有化的文化名人和作品,和五四以后传统上的说教相比,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读书效率低了点啊。
特性与独占、自然景观的解读两章较好,讨论白居易的局部也不错(遗憾的是并未涉及白居易最重要的叙事性)。宇文所安对韩愈、孟郊的理解则显得比较粗浅了。他擅长把握诗歌里的现象却不擅长参透诗人的思维。
《机智与私人生活》精准,白陶醉于自己一手搭建的人工小景中,享受完全处于掌控中的轻松怡愉,而且还要欣赏自己是个会生活会书写的诗人,有随意赋予万事万物光晕的才能。
所谓终结,看不到前因,也没有后身。非常悬浮地诠释了中唐诠释学,读过全书可以说:宇文所安拥有的只是他对中唐的诠释溢余。可惜“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P.S.前半段的翻译简直应该判刑……
預期之外的驚喜。一些視角頗為可參。(讀宇文夫婦的作品最大的不便是很難從章節標題中直接判斷內容…)
2023.9.13 法图三层午间读过。艾老师颇为准确地注意到黄媛介和中晚唐诗歌风格间的紧密关联:这是我很久之后才逐渐意识到的。前四篇关于中唐诗歌与个体形象、私人空间、诗歌创作来源的观念等问题的讨论颇为精彩且实用,后两篇讨论浪漫文化与莺莺传和李娃传关系的文章不太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