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的封面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张祥龙

出版时间

2007-07-31

ISBN

9787108025883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并非一部纯西方哲学著作。它从从海德格尔一直谈到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将东西方哲学进行了一番比较。但这番比较,又不在寻章摘句,把海氏著作与东方思想排比并列,找出些人所周知或莫名其妙的异同之处,而是希望进入“相摩相荡、氤氲化醇的对话”。

目录
引文出处原书书名缩写引言第一部分 海德格尔思想第一章 海德格尔其人及其道缘 一、海德格尔的人生道路 二、海德格尔的道缘第二章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起点 一、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范畴直观与“存在”系辞 三、为什么“在胡塞尔那里没有存在的问题”?第三章 海德格尔与古希腊哲学 一、前柏拉图思想——西方哲学的真正源头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三、古希腊哲学衰落的思想原因和语言表现第四章 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释——先验想象力和时间纯象 一、作为“存在问题引论”的《康德书》 二、《康德书》的基本思路 三、海德格尔解释康德的特点 四、《康德书》如何打开理解《存在与时间》之门第五章《存在与时间》(一) 一、《存在与时间》的思想线索——缘在(Dasein) 二、缘在的在世 三、在缘的方式 四、牵挂——缘在的存在第六章《存在与时间》(二) 一、解释学的处境 二、朝向死亡存在的存在论含义 三、良知与决断 四、时间性——牵挂的存在论意义 五、海德格尔时间性的特点 六、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时间观七、对《存在与时间》的总体估价与“时间性的退化现象”第七章 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一) 一、“转向”的含义 二、转向的方式——真理与不真性 三、自身的缘构发生(Ereignis)——存在的真义 四、语言与诗第八章 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二) 一、技艺(techne)与技术 二、海德格尔的思想方式第二部分 印度与中国古代思想第九章 西方传统哲学与古代印度思想 一、探讨终极问题的三条思想道路 二、西方哲学的“形式”理念与“概念”构架方法 三、古印度正宗思想——直觉体验的直陈表述第十章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 一、佛家与印度正宗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先于龙树的缘起说 三、龙树的缘起说与中道义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特性 一、天:中国的原初思想境域 二、原本儒家的天道观 三、墨家思维方式的现成性第十二章 形而上之道还是势域之道 一、对道的错解:形而上之理 二、《韩非子》得人势而未得天势 三、《孙子兵法》——活在势域中的道第十三章 老子 一、终极处境中的构成之道 二、误解“道”的一个原因 三、道任天势 四、老子的生存关切 五、道是生存的顶极形态 六、小国寡民第十四章 庄子 一、终极形势不可避免 二、依天势而得真知 三、气虚得势 四、道境与道言,天机与机械 五、真人 六、梦与痴——《红楼梦》的道境第三部分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观的比较第十五章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的相通之处 一、非现成的识度 二、人间体验为理解之根 三、终极即构成境域 四、境域本身的消息第十六章 海德格尔思想与天道观的区别和对话可能(一) 一、时间观与历史观 二、人格神还是境域之神 三、人的本性与成为“真人”的可能第十七章 海德格尔思想与天道观的区别和对话可能(二) 一、技艺与现代技术 二、语言与道言 三、海德格尔所理解的“道”结语附录:海德格尔与“道”及东方思想后记修订版附记
用户评论
张祥龙之道,一言以蔽之,缘发境域也。境域即前期解释学的此在视域,缘发即自身的缘构发生(事件、从本有而来),这又与古希腊的逻各斯、龙树的缘起中观、先秦的天道思想暗通款曲。借助布伦塔诺,海氏发现,在前苏伯拉底时期,阿那克西曼德、巴曼尼得斯和赫拉克利特的存在都是逻各斯的前逻辑存在,而图亚二人则功过参半。而康德《纯批》里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在先验图几论里发现了先验想象力这一介乎感性直观和知性范畴之间的第三种更基本的认识能力(存在论的综合)。而胡塞尔与拉斯克的內时间意向性以及基督教神学开启了海德格尔的范畴直观与存在系词。但是在打开存在与时间的道路上,海德格尔看到的几乎唯一无主体与对象的近邻却是中国天道——老庄孔思。至于伦理化的孟子、素朴的易、拥君的韩非等后人则都半吊子,可惜祥龙有误解尼易孙禅。
哲学工作者的暴动性太弱了,对抗不了中央的质量,爱情的尽头灭绝方向,真相的奔涌,结束对比,面临生活,行动相爱,受过道的本体和象征的暴力还能在真相中立下来,才能进行这种工作,否则,看到真相了,无法重回灭绝的真相,就只能写诗
虽然仍有牵强之处。 但张先生已经使我获益了。中西哲学比较,不容易啊。
先生之学,一禀海氏,以缘构发生为道体,以势域时机为道妙。欲言其有,隐而未发。欲言其无,屯如跃如。非主非客,氤氲化醇。至情至性,气韵生花。余早岁受业先生,见其惚恍难求,疑为光景之见,遂别寻出路。若夫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欲其自得之也。所谓恍惚,所谓光景,盖由其躐等,故不真切也。今重读先生之文,复又惊为天人,有辜负此翁之叹也。
多年前读了这书的几十页后被启蒙。现在看看也就这样,不过还是值得读完的
想起邓晓芒的一个说法:“一种语言,尤其是一种哲学语言,如果没有经过“逻辑化”的必然阶段,如果还仅仅停留在伦理的、审美的、直观体验的以及隐喻、类比和拟人化的阶段,它就应当属于“前语言学”的语言,如同一些史前的原始民族的语言那样;如果它坚持这种原始的低层次、反对和压制语言向逻辑化层次过渡,其倾向必然是取消语言、走向语言的沉默和寂灭。”海的那种开端之思恰恰是遍历了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劳作最后回溯性建构了那个不存在的开端,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以海德格尔为前现代招魂的学者不愿意承认的地方。可能张祥龙知道其中的差异,但是追随他的一些人就不可避免的在这里不断翻船。
两部分都是开始时如精神明亮,后面却感到疲惫、难以为继。张祥龙的这一条路解释力太强了,似乎又导致深度仍可挖掘。但启发极大,极大
踹你死魔怔了
神游东西方。
祥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