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的封面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杨念群

出版时间

2011-08-31

ISBN

9787108036544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日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本书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杨念群,男,1964年1 月生于北京。1981--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88-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再版序言:“儒学地域化”概念再诠释——兼谈儒学道德实践的若干形态
导论知识群体与作为历史话语的儒学
第一节 一个“知识论”问题的设定
第二节 对整体论认知方法的质疑
第三节 “知识分子”内涵的歧义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感觉史料跟论述有时不搭边啊…角度很有启发性but仿佛用力过猛了 没什么卵用的形容词太多搞得我一直在找主语,再版序言加序论有点啰嗦
看的时候觉得很宽阔磅礴,就是看引注不太容易找到观点出处。看完程美宝的书评后陷入沉思,用前人论述的地方特色来解释自己的文献,要怎么辨别事实和价值…还是说,在假定内讨论问题即可。
野心1⃣️借用福柯的“断裂” 想用空间打破既往按时间序列对儒学历史的书写 野心2⃣️(虽然没有明说但借用年鉴的三时段想搭建儒学话语的传播层次➡️至于成不成功则各有判断。“儒学地域化”的概念既是对传统“地理与学术”论题的后现代式回应 同时又左右开弓——既驳斥了“冲击反应”模式 又解构了“器物制度文化”的线形进化史观。西方理论很多 行文时满世界勾连 感觉论题再紧凑点可能对读者更友好(也不至于背500页的厚书天天跑了🥲)是聪明人写的聪明书 但总觉得不太史学做派 然后这题让我写是开题都过不了的那种😂(513页两条脚注标反了)
还是要看增订版!
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杨的书似乎都值得一读。只是南宋至清一段的儒学地域化形态叙述似乎较为模糊,在此基础上谈的近代形态,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江浙、岭南、湖湘三大儒学地域传统之外,宋元的福建、明清以来的北京,直接人为销抹似乎也不太合适。要是能把这两点都再明晰一下就很好了。
杨念群还是很有思想的 @2021-05-21 23:32:13
杨老师的野心很明显,试图将“铁板一块”的儒学根据地域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他的一个对话对象是林毓生)以回应近代中学如何回应西方冲击的问题,这一学术进路现已成为学界主流,杨老师称不上开先河者,但也没有落后包弼德和韩明士,但正如他自己在后记中,这个题目着实太过庞大,时间线又拉的很长,最后导致又将湖湘学派、岭南学派、江浙学派变得本质化和非历史化。
捏麻麻地,终于读完了,感受十分复杂。以空间视角击破线性史观,把三个地域思想的理想类型搞出来,还弄出了个贯通古今的大框架,有气度有格局。九十年代的书,这个分绝对是低了……不过也可以完全理解分低的理由,格局过大难免大而无当,空疏失实,念公自己也是好玩琦辞,喜欢引一些其实没什么用的西方理论,再加上论述冗长,论据单一,错谬颇多,三百页的东西写到六百页,读者自然想骂娘。想给三星,粉丝滤镜加一星。另外吐槽三句:一,这书也有点岭南神秘主义的意思;二,我这么大一个北方呢?啧,还要写读书报告;三,那几篇书评,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