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的封面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余英时

出版时间

2012-03-31

ISBN

9787108040152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本书主要收入了作者自1956年到2003年的代表性论文18篇。最后一篇《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为2003年新作,对当下及今后的中国文化传统研究提出了重要看法。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
一个人文主义的历史观(1956年)——介绍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
工业文明之精神基础(1958年)
文艺复兴与人文思潮(1959年)
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1960年)
史学、史家与时代(1973年)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余英时这本论文集收录了自五十年代以来的关于史学和历史学方法的论文,其中既有读书时代的习作,如《一个人文主义的历史观》,也有读博士期间的课业《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都可以看到余英时早年的思想轨迹。在此之后,余英时撰写了一批关于史学和史学方法的论文,大体上重申了钱穆与傅斯年的之间的争议,即考证史学与阐释史学之间的异同。不过,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出余英时受到美国汉学的影响,强调知识论的一面,因此他撰写了不少关于傅斯年洪业、顾颉刚等人的论文,从而重申现代史学的客观精神。在此之后,余英时还撰写了一些比较文化的研究习作,通过对于文化观念的梳理,余英时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异同,这点上跟钱穆的中西比较可以相互参考。不过,余英时并没有对于传统的温情敬意,反而指出西化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而钱穆看不见了。
此书为论文集,19篇文章跨度近50年,顺次读下去吧。余英时先生曾师从钱穆、杨联升两大师,如今亦有大师气象。读完了这本《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红学三篇,一带而过,盖因俺屡读红楼梦,却从未读完。文史哲不分家,但余先生在史学上显然功力更深。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首先要文化自信。由此,不能不读一些传统。
余英时先生已经有一套相当成熟,具有逻辑性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文章读来相当稳健
: C52/8946-3
余大师脑残粉……
只是为了找《中國史學的現階段:反省與展望》(1979)一文。很奇怪,在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年12卷本余英时文集中没有收录此文。
余英时的水准可比他弟子王汎森低太多啦,两人写法倒挺像。 / 吴澄,宋淇。 / 我对红学的态度不变:无聊而已。纠纠百年,竟然没有一本书值得一看。且,红学漫溢着知识人的腐朽倦气。
2022-09-11:余英时的学术论文集,看到思想轨迹。选文和排序与台版不同。/其人治学经历难得,但广博而未贯通,破而不立。
文化自有其超越性,破除唯西方主义论、唯革命政z论,甚至唯知识论。重建的图景是美好的,途径必然是险峻的。中国现代文艺批评的方法论何时才能建构“雏形”?
讲反智的那篇,鞭辟入里,余英时拥护儒家,将传统一切糟粕,反智等等,皆归罪于道、法,用心良苦,但总觉得哪里不对。由此也想到秦晖的《传统十论》“外儒内法”之说,也更喜欢秦晖的表述方式。关于《红楼梦》,谈近代红学发展那篇,用意当然不是在红学研究本身,主要关注的是主宰红学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作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我很喜欢;后面几篇很多地方是差不多的意思重复讲,余英时有些观点让我想到周作人——比如说:“传统的修养论过于重视人性中‘高层’的一面,忽略了‘低层’与‘深层’的一面。而且往往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内在的价值之源混而不分……近代的行为科学,特别是深层心理学正可补充中国传统修养论的不足。”这跟周作人不断强调常识的重要性,关注性心理学是相通的。 @2021-03-12 1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