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考古人类学随笔的封面

考古人类学随笔

张光直

出版时间

2012-12-31

ISBN

9787108041753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本书所收文章多写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为他人新书撰写的序文、讲演辞、《中国文物报》专栏文章及访谈记录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考古人类学的新知识、新发展,选评了国内外考古书籍,也记述了学界的师友人物,表达了对考古时事的看法以及对海峡两岸学术文化前景的瞻望。

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学术上的真知灼见,更可以切实感受他的诙谐、宽容、乐观、热情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正像朋友所说,“他是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但是他的光和热已永远留在人间”。

目录
前言
一 狗尾“序”貂
《时间与传统》序言
《安阳》张序
《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清明假期闲读书之三:读至此,先生一以贯之的关怀十分明显。部分内容可以当作是蕃薯人的故事的续篇
不愧是当过哈佛人类学系主任
报刊随笔其实不适合出版,读来如鸡肋。但最后两篇访谈真的是好,诚恳而深入地谈到了中国考古的诸多基本问题
总体感觉不错,不一样的学术传统不一样的眼界。
杂文集。。部分文章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虽然是小文章的合集,但是张光直先生给人一种很亲切又能洗涤心灵的感觉,对,就是很鸡汤那个洗涤。怀念师友的部分都很恳切,没有过多的吹捧,感情真挚又很平和。对考古人类学的愿望就是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扩展,不能拘泥于中原中心论或者是欧洲中心论,要根据自身情况再放眼世界来看待考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改方案以适应发展,不建议只跟一个老师学习,要兼容并包,不要搞理论分化,新考古学的理念他也不认同。边缘区域不一定是发展落后,没有文字记载影响了考古的进程,但是,不代表文明落后。对文物的保护苦口婆心,不要走私,不要私藏。对蒋介石把文物带去台湾是有象征意义的,文物代表着正统。
书序比较多,后面的访谈比较好看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张光直的随笔中写道 :“人在思想最成熟的时候,体力精力反而开始走下坡路。 ” 行路读书都要趁早,抓紧当下。人到中年,更要学会抓重点了。
最后两篇访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