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追忆的封面

追忆

(美)宇文所安

出版时间

2014-02-28

ISBN

9787108048059

评分

★★★★★

标签

文学

目录
三联版前言
作者的话
导论:诱惑及其来源
1 黍稷和石碑:回忆者与被回忆者
2 骨骸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宇文所安这样的汉学家让我觉得人类文明经验有某种相通性,他山之石亦可攻玉。与《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产生》不同,这是八篇随笔之集。宇文所安不受传统套路拘束,且接收的是美国教育,因而观点新鲜处不少,但他精于考证,且有“能”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美感的水准,故其成果并不奇葩。其精妙的文笔更是增添了论著的可读性。觉得“断片”这个概念的提出非常好,可以比较这本文集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中多个现象,比如怀古诗、悼亡诗、匆促的人生与永恒自然的对照等等,均有十分在理的话。讲李清照《金石录》时,宇文所安说:“到手的东西丢失了,它们同样从记忆中丢失了。失去的东西现在却保存在记忆里,这就是记忆的本性。”文学研究很多时候不得不有经验体悟,由这些话看,宇文所安像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今年读过的第一本书,多谢陈先生相赠。读外国人写中国古典文学,隔了一层,却能读出诗文里一些平素自己读不出来的意味,大概是这些词句过于熟稔而习以为常,并不需要丝丝缕缕地剥开分析;而被作者重新摆出来反倒有种「见面惊初见,称罢忆旧容」的滋味,二三八章最喜欢。
有几篇不错,有的就有点牵强。总的来说看老外写这种题材比我国中年男性下笔就一水的文化苦旅状还是要清爽许多。
四星半。一篇好文章,总是在充分尊敬了其他之前所有值得尊敬的文章之后,又像其他文章从没有存在过那样开始书写,它所讨论的主题似乎从来不曾被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人讨论清楚过,书中论述道德的秩序与非道德的必然性及古典文学的断片形态,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一节,都是如此文章。
美国人果然厉害不太起来
补。挑着看了四和五,有一点启发,但他这个跳跃思维让我很难吃得消。
对鉴赏很有启发
初读惊艳,把栏杆拍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种钦佩之情,立马成为脑残粉。大概从这个时候下定决心,以后如果有机会站在世界的讲台上讲授中国古诗词,那么一定会从这首杜甫的李龟年开始讲起,关于盛世、遗民、兴衰、风骨,关于历史、政治、文化、地理、文学,关于那场伟大又落寞的重逢,关于那片华丽又无可奈何的落花,字字珠玑,风景真好呵,却满是黍离之情。
沈复写得很好
宇文所安利用回忆理论创造性的解剖古典中国文学里的一个根本性母题:追忆;追忆不仅仅是为了回忆事件,事件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深层的对不朽的追求。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