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变动不居的经典的封面

变动不居的经典

刘勇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

9787108057051

评分

★★★★★
书籍介绍

宋代以来,《大学》就被赋予了变动不居的特性。朱熹、王阳明先后借助改动《大学》文本获得各自学说思想的经典依据,这种做法为中晚明理学精英提供了关键性的方法论启示:从《大学》文本改订入手,进行理学思想的创新。

本书上编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明代理学精英争夺《大学》文本话语权的各种奇思妙想,以及由此催生出的众声喧哗的改本竞争运动。下编着重从制度史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这些《大学》改本在明代中后期剧烈的社会转型中,如何通过公开上奏、经筵讲读、科举教育和商业出版等多种途径,冲击既有制度规范,影响当时的社会文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转型社会的“共振”
二、走出理学的“思想里甲制”
三、变动不居的经典文本
(一)理学观念与新经典体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老吴赠书。讨论明代《大学》改本及其反映的种种新动向,文献扎实,切入角度好,就是感觉结论有点浅,对我来说有点无聊。
选读
始作俑者是宋儒,然明代蠢蠢欲动者只为扬名于后世乎? 作者对《大学》在明中晚期的大量改本做了详实的历史考察,难能可贵。阅读此书,总有意犹未尽之感,非本书之不用力,而是启发我未发之思耳。诚谢!
明代理学精英对《大学》提出各种方式的改造(魏校、王应电、胡侍万恭等等);《大学》改本的争论也在制度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有具体的体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湛若水和高拱为代表的一批经筵讲官对《大学》朱注和改本的双重态度,以及质疑朱注《大学》在书院讲学和商业科举出版方面的体现(袁黄真是一个神奇的人物)。总之读完觉得明代的史料确实很丰富(当然需要眼光去组织),另外也觉得作者那句总结的话也很值得思考:“变动不居的经典文本,是由于有了变动不居的社会秩序、变动不居的生活方式和变动不居的价值观念,归根到底,是由于有了变动不居的人。”
采铜于山的典范之作!
补标
侧重于揭示思想论域形成的机制。对于文献版本的考证,眼光非常敏锐细致,但义理阐释不足,述多论少。
第六章《经筵内外的〈大学〉文本异同》实则是明代通俗出版之概况,指出大量的讲义类的新“经学注本”的诞生模式,对于了解明后期书籍史、阅读史有非常大的助益。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明后期的新“经学注本”处于爆发式的增长,数量过多的历史事实导致本文的讨论仍然显得偏重于诞生的前期(也即经筵讲义部分),如果有志者以明后期的新“经学注本”为具体例证来系统梳理明后期的出版史,其成果必然为百世不刊之书。本书16年出版,于21年购入,22年初读,实在是遇见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