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杂文的自觉的封面

杂文的自觉

张旭东

出版时间

2023-07-31

ISBN

978710805934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为张旭东“鲁迅三部曲”首卷,分析鲁迅文学在1924—1927年间如何以“杂文的自觉”为标志从而“成为自己”。作者表明,此期间鲁迅文学所面对的空前的外部挑战和内部压力,带来一系列深刻且不可逆的风格史及文学原理意义上的选择、决定和突变。通过作者论、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总体批评方法,本书探讨以文体混合和写作的政治本体论为核心的鲁迅杂文句法和现象学结构。结论是:有必要在新文学和近代世界文学的历史与价值论范畴,在“艺术的终结”的哲学命题层面,去分析和把握杂文这一高于“纯文学”建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文体实验与风格运动。

这种鲁迅文学内部阐释的“中间突破”,在第二卷对鲁迅“上海时期”(1927—1936)文字的“批判的文献学”考察中打开历史纵深,并在“杂文的自由”标题下呈现更宽广的社会政治视野及更复杂的现实与其表象之间的批判性叙事性关系。鲁迅的短篇小说、散文诗和自叙文创作,将在第三卷“启蒙与新文学的造型艺术”中专门分析。“三部曲”各卷沿环环相扣的六个命题展开:文学在鲁迅研究中的首要性;杂文在鲁迅文学中的首要性;鲁迅文学的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质;鲁迅文学的生物决定论及时间构造;鲁迅文学的政治本体论;及鲁迅文学的“著译一致”特征。

张旭东,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代表性著作包括《幻想的秩序》、《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反思》和《批判的文学史》等。

目录
小序
引言
导论
批评对象的重建
鲁迅文学风格的结构与历史性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很喜欢的一本书!!
鲁迅先生牛牛牛
张旭东把《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这三部杂文集,作为理解这一阶段鲁迅风格发展和转变的主线,强调鲁迅杂文在文学本体论和诗学意义上的特殊构造和决定性突破。 张旭东将此关键的转变和腾挪命名为“杂文的自觉”,认为它作为鲁迅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事件,标志了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把正文之前的百页导论读了。有意无意的炫技感太重。理论太多而鲁迅太少。谈不上什么思想原创,不做鲁研的人也看不出他具体论述的准确与否,虽不至于是厚重的鸡肋,但也着实有些难以定位。花一百来页的篇幅能以鲁迅为例把什么是文学讲得比较深入,倒也不容易的,作者的功底无疑是极深的,无奈炫技感太重。
少有的独立探讨鲁迅杂文的「巨作」,无论从体量还是思想的宏富上来说。回家慢慢读,好好咂摸玩味儿。 「鲁迅」不是能被文学史框定的物件,而是能反过来可以激活文学史思路的文本。因此,要重视鲁迅的创作,尤其是那些乍一看不太像文学作品或者文体不太分明而被主流文学史忽略的散文、杂文。通过品鉴这种文章来拓展文学性的边界,反思书写本体论、语言政治、文学批评等问题。最后,要做到“知识学上的悬置”和“打开文本”的结合。不要畏惧鲁迅,或是用仰视将其塑造成绝对可靠的形象,而是要积极了解他的相关历史语境,在阅读中与鲁迅进行对话,在文本感受中接受鲁迅对自我的影响和改造。
写那么长有那么多废话,其实对读者不太尊重。实际上没有耐心读完。
刚健
不建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