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恶,或自由的戏剧的封面

恶,或自由的戏剧

[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10805989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典型的记录西方近现代思想的源流和嬗变的思想家群传。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在此把“恶”描写成人类自由的一种可能,或者说,人类自由可以带来“恶”。本书不仅提示了一种社会风险,每个人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在本书中,作者邀请读者做一次进入黑暗之心脏的探险之旅:思考的基点是伟大的神话——原罪,该隐和亚伯、约伯、普罗米修斯的原罪。然后是从古代和基督教征服恶的尝试(柏拉图和奥古斯丁),到霍布斯、格伦的限制策略,再到启蒙运动以降改善人类的失败的规划、诺斯替派的抉择,以及萨德、波德莱尔或约瑟夫•康拉德等近代人物笔下的恶,最后梳理了尼采的虚无主义,并以希特勒的世纪中黑暗的疯狂现实作结。

在本书末尾,作者提出了对“恶”的正确态度:我们无法摆脱恶,但必须对它进行彻底叩问,弄清人自身是怎么回事。对此所作的思考也涉及另一些问题,如宗教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起源和灾难。赫西奥德的众神地狱。《圣经》的原罪和自由的诞生。否定的系谱图。该隐和亚伯。魔鬼的发迹。被逐出天堂和逃入文明。挪亚。上帝也学着与恶相处。
第二章
人能以自己为标准吗?古代的自我信任。传统的力量。苏格拉底寻找新路。柏拉图成功的生活的哲学。灵魂的秩序和城市的秩序。能脱离世界吗?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18已读64。全书犹如一首优美深邃的哲理诗,萨弗兰斯基将圣经学、古典政治学、政治神学、道德哲学、科学哲学、神话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熔于一炉,用饱含诗意与隐喻的文字解说前人之道、启迪后人之思。全书虽为对人类自由之恶的哲理研讨,却处处透露出对人类生存状态与终极命运的关怀。作者在处理上帝与人、顺从与悖逆、善与恶这类对立范畴的时候令我对“自由与僭越”的甄别产生出极大好奇。神书无疑,只是作者的译后记比较空泛,似对全书理解有限。若是配有专业导读就更棒啦。
以自由—恶为轴心的思想家群像,写的中规中矩。
自由之沉重,灵魂之轻盈。
非常有价值的考察,摆脱了传统哲学史和文学史的脉络,而是以恶和自由为核心展开论述,形而上学、宗教、伦理在其中融合为一体,论证精彩,文笔出色,读着流口水那种,打十颗星都不为过。
对恶的讨论永远令人着迷
松散而无逻辑、漫无边际的写作,读完之后感觉没有任何收获。
从上帝,到人,到会死的上帝,到将死的人,恶是造物主对理性的诅咒,只有毁灭才是恶的唯一出口
只看了第一章,译文文笔令人不想看下去…常常出现不符中文习惯的句子;“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这种都不按惯常翻译译吗;以及译注,都注些类似“荷马:古希腊诗人”常识性知识,具体的引言或诗行反而不注明出处了……
翻译不好,例,把谢林在启示哲学导论著名的warum ist überhaupt etwas,warum ist nicht nichts 翻译成“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什么都没有?”。
在圣经故事里,夏娃的原罪或许要早于偷食禁果之前,而在其获得禁令对禁止产生认知之时。在此之前人过着超越善恶的天堂生活,在此之后人需要事事替自己做出决定,没有人再是无辜的。在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这里恶并非是善的反义词,恶与善的距离较远,与自由的关系密切。恶不是程度、界限问题,而是认识、抉择的问题。恶或者自由的问题都太大了,所以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通过引入宗教、神话、哲学、文学的故事与议题讲述有关自然、世界、社会、个人种种选择及其副作用,他讲的很丝滑,也很抽象。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