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定鼎中原之路的封面

定鼎中原之路

姚念慈

出版时间

2018-10-01

ISBN

978710806281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事件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然而,历史真相往往被迷雾所笼罩,需要我们用实证史学的眼光去挖掘、去探索。本书正是这样一部引领读者走进历史真相的佳作,它将带您领略清朝初年的风云变幻,感受实证史学研究的魅力。
作者简介
姚念慈,湖北武汉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师从清史专家王锺翰先生,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著作包括《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清初政治史探微》等,论文有《多尔衮与皇权政治》、《评清世祖遗诏》、《明遗民与清初碑传纪年》等,专注于清史和满族史研究。
推荐理由
《定鼎中原之路》以实证史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清朝初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皇太极入关、多尔衮摄政、清世祖遗诏等,为读者揭示了历史真相,纠正了错误认知。本书不仅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还体现了实证史学在政治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适合哪些人读
对清朝历史、政治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对实证史学方法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历史真相、纠正错误认知的读者
以及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学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实证史学并未山穷水尽 ——代序
皇太极入关机缘与得失 ——明金己巳之役若干问题考辨
一 皇太极兴师“伐明”质疑
(一)初衷攻明?还是察哈尔?
(二)苏布地与皇太极关系之疑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本书最核心内容是清初皇权的强化过程,以定鼎中原为名,容易给人征服过程的误解。本书源于《清初政治史探微》,但又删去八旗制一章,十分不合理,此章恰恰是理解清初中央权力结构的核心所在,己巳之役皇太极最初目的实为察哈尔,而转为伐明乃是为了树立权威,以突破努尔哈赤所留下的“八王共治”,有关袁崇焕死因的考证颇为精彩。福临继位保证了正统也符合两黄旗的利益,但形成了藩王摄政的格局,则是八王共治的回归,鉴于此福临掌权后,排斥宗王议政,导致八旗军力下降,其试图建立满汉联合专政新型关系也最终失败。孝庄设立四大臣辅政制度是福临朝的逆转,也是康熙与鳌拜冲突的核心原因,而康熙日后对于孝庄的“过度”慈孝是对夺其权的弥补,这里且不说作者对于康熙孝庄传统形象的批判,仅就心理推测而言也颇为不合逻辑甚至陷入阴谋论,主观色彩过重了
旧文结集。考证式清史研究的最后著作之一,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评清世祖遗诏》非常精彩。明清战争的文章则未免过于书生气。
6/28/2020当天读完)只读了新作《皇太极入关的机缘与得失》,讲的是恢弘,意义重大,却研究鲜少的己巳之变。但行文差,说点现代人的话不行吗?通篇讲大面积的行军路线却不给个地图。有三个观点在理:1.皇太极西行的最初目的不在于伐明,而在于打察哈尔部落(再看了些书,觉得这点其实最胡扯)。也带有皇太极在初即汗位立威的意图。2. 朵颜部落的行动不像后世认为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是皇太极的部署。3. 要不是崇祯吓得把十万大军留在城内,还对城外的零散军队供给不足,八旗首次直逼北京会非常危险。但作者的其他论证实在不好,他的反方明明有更有力的论据,他不address, 只找些弱的来自说自话,我有点愤怒。
学习了。
不加考证地引余大成《剖肝录》,钱谦益《孙高阳行状》这类漏洞百出带有党争色彩的野史,去反驳奏疏、崇祯长编,真是笑话。
第二部分《多尔衮与皇权政治》太惊艳了
皇太极的反间计
不太能欣赏这种老式学者的著作。不得不说高阳虽然是小说家兼不够格的历史民科,文笔和思维方式和老式史学家确实有点相似。
耳目一新
七分书,非常传统的治史路子,有收获的主要是明清之际蒙古站队、顺治以来皇权政治的发展和满汉之分的左右横跳。但全书观感并不好,长文(尤其是评清世祖遗诏)牵扯内容过多,改成几篇短文反而更易聚焦;加之作者行文不够流畅清晰,汲汲于细节反复考证,反而对整体结构梳理不够,理解起来真的很累。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