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家与学术的封面

国家与学术

罗志田

出版时间

2023-10-01

ISBN

9787108075932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分析视野之广泛,议题层次之多样,在晚近学界有关国学、史学的专著中,最具思想史意趣,对我们认识文明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温故知新的启迪。

作者在写法上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以期回到历史的“案发现场”,向读者传达出“近代中国多歧互渗的时代特征”——这在清季民初表现最为明显的面相。

--

19—20世纪之交,是一个旧学衰落,新学纷争的时代;在西学冲击下,出现“国粹”“国学”等概念。本书聚焦于“国学”,以此为“抓手”,剖析“国家与学术”的时代主题——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否妨碍中国“走向世界”?国学自身怎样“走向世界”?在一连串追问之下,作者把一系列充满歧异而使人困惑的、远远超出学术的范围,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展开在我们面前。

本书大体涵盖清末保存国粹与民国整理国故两大运动。讨论了这个时代思想文化层面所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投射入也表达出20世纪前期,许多中国士人的共同期待,即中国的整体“复兴”。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兼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斯文关天意:近代新旧之间的的士人与学人》《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和《激情时代:五四再认识》等。

目录
新版序
原序
一国不威则教不循:中学走向无用
1 物质与文质的学术之“用”
2“科学”与学术的虚实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洛阳纸贵、复印本都炒到神价格,罗老师这本二十年前“名著”的终于再版了。他是那种有魔力的老师,点铁成金,手眼俱高,拽了几十年,怕他、厌他甚至恨他的声音一直都有,但最终都成就了他在学界越来越重的赫赫高名。
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经典再版了!封面仔细看很有层次
新版序言说,相比旧版,只是修改了些微文字上的讹误。自序对陈寅恪「牵缠反复」「随人观玩」的行文风格再三致意,本书叙事似亦踵效之,故而未必易于提炼出一个coherent的argument,章节之内亦不免有琐碎之感,但在材料与材料之间,则能察觉濡染一时之风气。几点新识:在20世纪最初那几年的梁启超那里,「国学」乃设与「君学」相对;光宣之际,体制内人士公开发表反满言论并不受追究者所在多有;学部曾经三令五申禁止新名词;傅斯年说生活方式不变,则传统不死。
不得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