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不存在的人的封面

不存在的人

[美] 阿尼尔·阿南塔斯瓦米(Anil Ananthaswamy)

出版时间

2017-07-31

ISBN

9787111575030

评分

★★★★★

标签

心理学

书籍介绍
在探索人类自我认知的旅程中,我们常常被问及“我是谁?”这个问题。然而,答案并非显而易见。《不存在的人》一书,带领我们穿越神经心理学的迷宫,揭示了自我认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导我们思考自我本质的真谛。
作者简介
阿尼尔·阿南塔斯瓦米,曾为《新科学家》杂志副主编,现为顾问,同时也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科学写作项目的客座编辑。他活跃于科学写作领域,为《国家地理新闻》、《探索》等杂志撰稿,并担任美国PBS纪录片频道博客专栏作家。阿南塔斯瓦米的作品曾获多项大奖,其著作《物理学的边缘》被誉为“2010年年度图书”。
推荐理由
《不存在的人》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自我认知的奥秘和复杂性。书中涵盖了多种神经心理学疾病,如科塔尔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探讨了自我与身体、心智、社会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人脑和自我认知的绚烂之旅。
适合哪些人读
对神经心理学、心理学、哲学或生物学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深入了解人类自我认知和内心世界的读者
对于探索人生意义和自我成长有所追求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目 录
赞誉
序言
第1章 活死人
那个说“我不存在”的人是谁 / 1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我们的一切感受不过是无数预测组成的。 自我是一种病。
大脑的预测和身体的真实感受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主导感。认识你自己.......
完全不赞同作者的观点。首先作者自己并没有亲自的研究成果,他只是东拼西凑各种他人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就是人没有自我,自我的概念只在物理属性上存在,一旦这个物理环境遭到破坏,自我就破灭了。 而且他找的例子都不够客观和全面,比如说癫痫,难道所有癫痫患者都是脑子长瘤导致的? 离身现象病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绕过了所有的疑问直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完全不够全面。 还有并不是所有精神问题都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很多情绪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并没有气质病变。 作者还绕开了情绪思维意识也可以反向影响物理属性这一部分。所谓身心是一体的,他只讲到了身体对心的影响,而忽略了心也可以影响身。 不值得看,不推荐。
“失去自我意识并不会意味着失去自我,当然也不是失去意识,而只是失去了对自我的意识。滑倒在意识门槛之下的是自我的概念,也就是我们用来向自己表明我们是谁的那些信息。”所以,正是自我在认知并困扰于它自身,也就是那个反思的、叙事的、自传的自我,而当极小的、具身的自我充分呈现并活动的时候,这个反思的、叙事的、自传的自我就会逐渐隐退。#这本书开启了另一种看别人和看自己的角度#
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物质决定精神,否定了身体心智二元论,几乎所有的精神病症都是自我的连接出了问题。看的时候脑子里几度闪回,很心疼。我知道我大概错在哪里了。我曾拥有过一个男孩,他会喃喃自语我是谁,他有一个奇怪的但也非常可爱的大脑,这是需要呵护的。原来致幻剂的使用体验和瞬间的狂喜癫痫差不多,都是刺激到了在人格解体时活跃度降低的脑岛啊。而佛教治愈法就是彻底抹杀自我,那个在最痛苦的阶段替你扛过去的被压缩到一丁点的小我。
作者是新闻工作者,并没有精神分析训练,所以这是一本新闻视角的心理学报道与思考。可以当故事看看。
书挺好的,翻译看起来很吃力
还行吧 感觉有点琐碎
自我诊断。 心理学-脑科学视角的自我感探寻,从七种主要病症展开,案例占比有点太多了。 确信我的症状梦指涉的是“人格解体”(丧失情绪基质)而非“精神分裂”(部分丧失能动性)。 和我的经验吻合,“人格解体可能是针对危险情况发展出的一种进化适应”,尽管她时常把我拉进无人的真空中(①脱离躯体感②主观情绪麻木③异常主观回忆,回想时丧失拥有感④现实感丧失,对环境疏离和陌生),但我依旧觉得是她长久地保护着我,让我在疲惫时能够躲藏起来,短暂地停止存在。 狂喜性癫痫也有过唯一一次类似体验,赞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一种在日常状态难以想象的幸福感……那感觉如此强大,如此愉悦,一个人会用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交换那仅有的几秒钟的幸福感。”
自我是一种疾病。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