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世界观(原书第2版)的封面

世界观(原书第2版)

[美]理查德·德威特

出版时间

2018-11-15

ISBN

978711161210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受到新的科学发现和哲学思考的挑战。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深度的领域,通过科学史与哲学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念,到宇宙是由无数星辰组成的浩瀚宇宙,本书带领我们踏上一段认识宇宙和自身的旅程。
作者简介
理查德·德威特,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教授,凭借其深厚的教学经验,对《世界观》文稿进行精细打磨,并配以丰富图表辅助说明。他擅长将复杂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轻松领悟,深受好评。
推荐理由
《世界观(原书第2版)》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历史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科学发展历程。作者不仅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还分析了相对论、量子理论和进化论等最新科学发展对西方世界观带来的挑战。对于想要了解科学哲学和世界观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书籍。
适合哪些人读
对科学哲学、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
想要了解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理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对科学和哲学基础有兴趣的普通读者
以及任何希望拓展自己世界观和认知边界的人。
书籍脑图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命题
第1章 世界观 // 002
第2章 真理 // 01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难得一本能把科学、哲学、科学哲学都讲得明明白白、丝丝入扣的书。“世界观这个概念,实际上比它给人的第一感觉要着实复杂得多。”实际上,也许大部分人甚至不会从感性出发去尝试接触“世界观”的“概念”。作者在这本书里给世界观下的定义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同拼图的一块块拼板一样相互联结”,并非通常意义上所谓“三观”的个体的主观认识。他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的是建构在“一种清晰、固定、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拼图式的观点体系之上的社会主流文化观点。在这个提倡个性的时代,主流文化也许并不那么讨喜,但实则我们谁也不可能真正远离“主流”,哪怕声称自己不需要思考何为经验何为实存,无所谓证伪或是实证,更不关心目的论、工具论或是本质论。但谁能真正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呢?综上,这是一本能带着我们“看”世界的书。
读过才知自己科学素养有多差。
国内各阶段教育缺失的一个部分,这本书帮你用几块大拼板简单拼了个样子,自己的世界观拼图还需要在多了解世界的基础上逐步拼出来。这版翻译得真好,看不出外语原文的痕迹。
这本书书如其名,第一部分上来就让我怀疑自己的“世界观”: 我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 怎么证明“没有地球太阳还是会绕~没有理由~哎呦跑偏了”? 不同于读罢《三体》后的那种硬核抬头仰望星空,怀疑人生,也不像《天才左疯子右》这种故弄玄虚造成的短时迷离。 这本书严格的遵循了“不破不立”,“又破又立”的原则,从哲学基础命题肇始,以天文学为主干,构造“世界观”的基本框架,继而用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等添砖加瓦,并对传统观念的神学进行了参照和分析。 特别是对时下很火的量子理论对哲学及神学的架构以及进化论对伦理学乃至博弈论影响的提出,颇有见地。 作为文科生,除了个别专业理论部分因为没有功底,读时稍显费劲,基本上沿着作者的脉络是很通畅。 哲学的尽头是不是神学不敢妄言,但科学的骨髓中必须有哲学的基因。 好书~
我们来不来就爱讲三观,没读这本书之前,你可能没发现你的世界观都没建立好,所以更妄论建立在世界观之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字对读者很友好,几乎每章都都让你产生一种原来如此之感。翻译也不错。
樊登读书
满分
第一部分的观点对科学哲学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除去量子力学部分很绕且讲得较简,整体上对科学世界观有很好的阐释。
很不错的一本书
理清了一些哲学概念,讨论了从亚里士多德到近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变化。从哲学角度看科学,可以更好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哲学有点“穷根问底”,重概念重逻辑,想要穷究一切,但终究是徒劳,因为哲学只能是基于“现在”的,未来任何科学的突破都可能打破现有的体系(比如当年的量子)。而科学,简化而实用,重实验验证而能自我修正,摒弃了哲学空而繁复的缺点,反而能看得更远走的更远。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