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痴梦》是张中行先生所写的关于北京的散文。整本书分为六辑,第一辑《红楼》,是张中行先生回忆在北大红楼里生活和学习的文章;第二辑《旧迹》,描写圆明园、阅微草堂等北京的名胜古迹;第三辑《饮食》,此辑只有三篇,分别是《大酒缸》《东来顺》《早期的烤肉》,讲述了北京的老字号和吃食;第四辑《戏剧》,此辑也只有三篇,分别是《韩世昌》《余派遗音》《中国旅行剧团》,均是与戏剧相关的人和事;第五辑《市井》,记叙了东安市场、琉璃厂等几处书籍文物的交易市场;第六辑《寺庙》,写了北京的崇效寺、广化寺、隆福寺、报国寺四座寺庙。
散文是作者心性的流露,张中行先生的散文也证实了季羡林先生对他的称赞非虚妄之言。先生的散文平实朴拙,散淡冲荡,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信手拈来,幽默通达,读来让人感觉是在和一位智慧的老人交谈。 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评价张中行先生的散文:“他行文节奏短促,思想跳跃迅速;气韵生动,天趣盎然;文从字顺,但绝不呆板,有时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能听到节奏的声音。”
张中行自1931年到北京居住,减去离开的三四年,在北京居住时间有60年之久。对于北京,张中行先生说:“在北京居住的时间长了,风风雨雨,啼啼笑笑,也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单说对于北京,就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了解常常与情纠缠到一起,这清是‘爱’,表现为说说道道,是觉得许多方面都好。”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著作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