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小逻辑的封面

小逻辑

[德] 黑格尔

出版时间

2009-08-01

ISBN

9787208077065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是《哲学全书纲要》的第一部分,通称《小逻辑》,以区别于《大逻辑》(即逻辑学)。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反映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奥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贺麟对西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对黑格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译本,都出自其手。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主义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等。
目录
《贺麟全集》出版说明
题记
新版译者序言
译者引言
第三版序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读黑格尔就像思想在黑越越的山岳攀爬,充满艰辛与智趣,有时候好几个小时却只能翻阅四五十页的缓慢与茫然,还有晦涩的抽象辩证法里翻滚而奄奄一息,我知道他把握的基地对我的思维构建的根本作用,回过头发现思维已经翻山越岭了 好像人间一切哲学史复杂不过黑格尔 越读越享受 思维的乐趣
伟大的辩证法
嗯,这个不会翻啊翻地飞出来几页。
黑格尔阅读第五步:这逼说的真的是热昏的胡话,而且动辄就写一个长的不行的序言。世界本质就是理念,完结了,终结了,巅峰了!
概念论之二分之一尚未能明
一个圆圈
读的有点超脱,过段时间重读
长跑(虽然本书并不太长),毕业后一定要重读 存在论的从有到无和老子的“无中生有” 本质论感觉理解的很差 有些地方感觉更像是修辞
2022.4.6 本质论 4.15一刷读完,只读了只言片语
一步一步愈来愈接近“绝对理念”的过程,是从特殊的个体存在到外化自身为自然,以至于“贯穿且包含着特殊性于自身”的普遍性;是从必然性通过思维(解放)与他物联结为一体以达到绝对自由;是一从偶然性或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自身扬弃的过程。为什么黑格尔要从不真的阶段开始而不直接从真的阶段开始呢?他说真理既是真理,必须实证其自身是真理,必须证明概念是自己通过自己,自己与自己相联系的中介性,因而就证明了概念同时是真正的直接性。而这一自我完善自身,自我扬弃自身,自我创造自身的意志,无不贯穿在潜在的精神实现它自己的每个环节里。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的学说给我的感觉像是一部交响乐,庞大又精密,自足且有机。人仅用自己的意志就能不断地臻于自由和同一。世界的究竟目的,善,之所以存在,即由于它在不断地创造其自身,不断地接近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