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的封面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出版时间

2014-06-01

ISBN

9787208122246

评分

★★★★★
书籍介绍
这是一部德国浪漫主义的简史。从1750年左右,一直写到1990年左右,囊括200年。 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就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就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搅动人的“幽暗的本能”,即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或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它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 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或者“浪漫主义的精神姿态”,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所谓的“钢铁浪漫主义”,在纳粹时期又被再度利用。政治的浪漫主义,既无益于浪漫主义也无益于政治。 作者在完整地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Rüdiger Safranski,1945—),德国当代著名思想史作家,传记作家。曾在法兰克福师从阿多诺学习哲学,并在柏林自由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自1987年开始自由撰稿,因所著E.T.A.霍夫曼、叔本华、海德格尔、尼采、席勒等德国重要思想家传记,名噪文坛。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6种语言,并获奖无数,包括2005年莱比锡书展非虚构图书奖、2005年世界文学奖、2009年Corine国际图书奖之终身成就奖等。其文字优美、掌控自由,能够将大量史料和独特观点圆融地浸润于通俗的讲述之中。萨弗兰斯基才华横溢,2002年在德国电视二台(ZDF)作为主持人之一担纲主持的电视节目“哲学四重奏”,为他赢得了十分广泛的公共知名度。 译者:卫茂平,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9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德语文学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术著作曾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目录
作为德国事件的浪漫主义(代译序)
前言
第一部 浪漫主义
第一章
第二章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脉络不太清晰,文字很优美。德国人在反思二战的时候,总要想着找出什么思想根源,这次是让浪漫主义来背锅,在我看来这实在是比较自虐的。
美得就是文学作品啊。
读了一半 原来这些大佬都互相认识…天天一起聊哲学诗歌文学真是太快乐了。 即使浪漫是天才任性的游戏又如何呢?那不是很好吗?
强烈推荐!应该是迄今为止关于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史最好的论著。
光是“浪漫主义““反讽”“法国革命”“狂飙突进运动”还有席勒和歌德共谱的“天才的时代“光是这些词就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4.5. 翻译腔再减半星。
以一种庸俗的角度讲,虽然启蒙运动祛魅了宗教的神秘并将理性奉为最高纲领,但是拿破仑在欧洲的肆虐给德国文学家和哲学家带来了巨大震撼,凭啥在理性主义之下法国就能横扫一切,德国就四分五裂任人摆布?(大哭)在这种情况下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哲学家就只能求诸于内在,重新夺回了启蒙运动去除的秘密感,方法就是“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这也能使得人们从理想主义纷繁复杂的思辨中短暂解脱,而通过自己的生命力来感受世界的意义。至于说本书的结果,正如封面《云端的漫步者》,作者为我们系统梳理了德国浪漫主义两百多年的起源、发展及实践挫折,让我们得以从一方土坡上窥见远处众多深不可测的浪漫主义大家。或许迷失在云端的群峰中,也是一种浪漫。
很差
要读懂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
读尼采的时候,就觉得他和浪漫主义有因缘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