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生命的火花的封面

生命的火花

[德] 雷马克

出版时间

2023-05-31

ISBN

9787208125650

评分

★★★★★
书籍介绍

☆《《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创作巅峰期的泣血之作,照亮被残酷时代吞没的所有无名者。

☆希望的星火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中嘶嘶作响,他知道自己必须成为坚持到底而不被毁掉的人。

☆绝版40年后全新面市。

————————————————

★《生命的火花》出版于1952年,是雷马克唯一一部以纳粹集中营生活为主题的小说。1946年6月,雷马克得知自己最小的妹妹埃弗丽德在1943年因诋毁国家的罪名被处死,于是决定创作一部献给妹妹的作品。

故事设定在“二战”结束前的几个月,围绕梅伦集中营里的几名囚犯和看守展开。这年春天,主人公509敏锐地察觉到集中营附近的城市正反复遭到轰炸,他猜想或许离纳粹德国战败已不远。不同渠道传来的消息也逐渐证明着他的猜想,囚犯们第一次感到了生的希望。他们想尽办法活下去,甚至大胆反抗看守的命令……在被羁押的囚犯之外,小说也刻画了几位性格迥异的纳粹军官,展现出纳粹德国的社会和体制如何将许多曾有良知的人变为杀人机器的零件。

—————————

★ 509,他用号码称呼自己,也让别人这样称呼他。在纳粹集中营里待了十余年,他早已不再是人,也不再想做一个人,那样只会压垮他的精神。这年春天,随着炮火声越来越近,离铁丝网颓然倒下的时刻似乎已经不远,也许就在明天,在竭尽全力躲避会传染的死亡才能抵达的明天。

————————————————

雷马克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小说家,是因为他相信人是不会被毁灭的,即便是希特勒也无法让人类生命的火花熄灭。——《纽约时报》

集中营里的残酷现实在这本强大而可怕的书中被永恒铭记。雷马克为“二战”集中营里的所有犯人所做的事,正如他为“一战”中的德国士兵们所做的。……这是一本撕扯着人的同情心的书,也是一本企图遗忘历史的人想要绕过去的书。雷马克提出一种警告,过去的悲剧随时可能再度重演。——《科克斯书评》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

德裔美籍小说家。1898年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前线负伤,战后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等多种工作。1929年,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出版,引起轰动,并迅速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作家。因为他的反战立场,德国纳粹上台后,将他与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开焚毁。1938年,他被剥夺德国国籍,后流亡美国。1947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返回欧洲并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马克的家乡奥斯纳布吕克设立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和平奖。

雷马克的著作大多带有自传色彩,用词精练,抒情的书写中却透出客观、冷峻的气质,被比作德国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说、三个剧本和两部文集,其中《西线无战事》《凯旋门...

(展开全部)

用户评论
这个应该就是生命的火花,德文原文和英译本标题都是生命的火花,安徽文艺给翻译成在纳粹铁丝网后面,没有一点味道了。
控诉战争的书希望多多出版。不回顾历史的话是不会懂得知足眼下的。文字描写一般,看看电影(如果有)也行。四星给教育意义。
小时候读不懂的雷马克啊,如今读起来本本都觉得心碎。【如果谁能像咱们这样能从这么低的起点起步,那他的面前一定有很多幸福在等着他!】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知道怎么说服自己坚持着生存下去,活着、希望的念头,在感觉自己被放弃过后,还会觉得自己有生的意义吗。
文字语言相当细致和有画面感,情节也推陈出新,优秀程度宛如一部集中营版的《西线无战事》,太爱雷马克了
在雷马克的反战作品《生命的火花》中,讲述了发生在二战时期德军集中营中的故事。作为德国著名的反战作家,雷马克曾经写出了《西线无战事》这样著名的反战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和抵制。他耗费了六年的时间,对集中营的幸存者进行了采访,最终创作出本书,还原了一个纳粹通知下充满白色恐怖的集中营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