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史讲话:春秋的封面

国史讲话:春秋

顾颉刚

出版时间

2015-06-30

ISBN

9787208129917

评分

★★★★★
书籍介绍

◆不懂春秋,就不懂中国: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

◆名师讲义,可读可信: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第一把交椅,发掘或培养钱穆、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大批史学名家;毛泽东钦定主持二十四史点校,李克强总理为其学说做新解的史学大师顾颉刚与历史学家童书业权威撰写

◆全文白话,通俗讲述,精彩不断:作为庶子的小白,是怎么当上齐桓公的?流亡在外的重耳,是怎样逆天改命,当上晋文公的?好色的夷君楚庄王,又是怎么成为一代霸主的?好故事数不胜数。

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最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成新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

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白寿彝等史学大师的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第一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与其弟子历史学家童书业一起,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春秋,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不同种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的时代,是封建制度走向奔溃的时代……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是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唐德刚、胡厚宣、王钟翰、徐文珊、张维华、冯家昇、朱士嘉、郑德坤、王树民、胡道静、程应镠、刘起釪、方诗铭、黄永年等史学名家共同的老师。

◆他是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届人文组院士还有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傅斯年、陈寅恪、陈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1954年,毛泽东提议点校《资治通鉴》,钦点他参加“标点《通鉴》小组”,他是总校对。

◆1971年,经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批准,他受命主持校点“二十四史”工作。

◆2015年4月8日,李克...

(展开全部)

目录
•导读
•正编
第一章 三代的略史与周的变迁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列国世系
第三章 郑国独强时代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一般
与童书业《春秋史》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看来,有个牛人做老师,自己也会变牛啊),附录部分比较好。
走马观花的扫了一遍,感觉画个流程图都比流水账式的叙述清晰易懂
大篇幅的说故事,很没趣。
很好读,也比较通俗,准备推荐给爱人——一个初中历史老师。
从郑庄公到齐桓公到宋襄公,然后再到晋文公,然后秦穆公,然后再到楚庄王,到最后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这就构成了整个一个春秋的大体脉络。顾颉刚先生讲春秋最重要的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春秋时代是中国种族的混合与中华民族的成立。第二个特征就是中国疆域的扩大。第三个就是统一局面的酝酿,在这个过程当中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埋下了非常重的伏笔。第四个特征就是社会经济和学术思想的转变。在春秋时期,慢慢形成了诸子百家,那个时候孔子、老子、庄子这些人都逐渐出现,让中国的文化推向了一个巅峰。
春秋各国功阀,而不灭,国内,子弑父,兄弟相杀,臣弑君,不断出现混乱不堪,孔子诞生于大乱,成于大道,作者对孔子看法较不推崇,春秋各国都是亲戚,华夏文化的奠基,乱后治
行文质朴通俗,但连贯性不强。
白话版《左传》,春秋史大纲,不太耐读。适合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群。
是童书业的《春秋史》的前身(详见《春秋史》的序),虽然大事记部分很像流水账,但事件的组织能力和考证还是肉眼可见,特别是讲西周历史和列国世系的前两章很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