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治史三书的封面

治史三书

严耕望

出版时间

2016-06-01

ISBN

9787208137172

评分

★★★★★

标签

历史

书籍介绍

1.钱穆得意门生、“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学名家严耕望毕生经验倾囊相授

2.两岸三地历史院系公认治史入门必读,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

3.纪念严耕望诞辰100周年增订版;新增2万字《钱穆传》大陆首发

4.行销35年经典升级·特约导读·专名索引

———————————

《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金针度人”的治学入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目录
★治史经验谈
序言
一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无非是“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的朴实教诲,但确实给我等笨人指了条做学问的办法
第二次读完。史学研究入门必读。
初学必读
《治史三书》读毕,好在恳切,娓娓而谈,不有所保留,不装神弄鬼。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好好的,但一咋呼就未免有些魔怔。是书多谈治史的经验,亦谈烟火,或烽火的尘世。黄山谷云:“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如今不闻学久矣,更见是书薪尽火传之义。
正如某评所说,不应该称为入门书,应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历史研究之后读更有帮助。读完第一部分时,真的感慨万千,严耕望先生不仅关注研究本身,更致力于思考如何让读者更容易读懂自己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埋头做学问,这些经验对于现今历史学者也是很有帮助和思考性的。
22#32 老者恳切地传授道理,很受用。但更深知任重而道远。
《治史三书》 严耕望 插句闲话,有时候,读某些书,会很顺畅,“一目十行”,但也得其要领,大概明白作者要讲内容,本书即属此类。但这不代表此类书不好,或许因为读者与作者有相同的认知基础,读来不费劲,也收获不少。 读此书,常感到亲切。严耕望是认真的治史学者,所写就皆是自身经验。有些观点的确解我困惑,有所启发。不要盲从理论,框架,限制在理论,框架中思考问题,没有万能的模板可套用。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性,也止于相似性,千人千面,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甚至结论,还是让史实说话。踏实,认真一点,乱想,联想,大胆一点。
澡一天安利三遍🤣 “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勉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以治学途辙言,他较近于陈垣与吕思勉,而稍远于陈寅恪与宾四师。这是毫无可疑的。然而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决不是幸致的。”
由博转精,戒躁,专一,勤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