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的封面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包慧怡

出版时间

2021-03-31

ISBN

9787208168510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收录了包慧怡2005—2015年间的代表诗作,是作者首部诗集的修订版。

---

★ 全新修订版收入十首未发表诗作以及一篇后记。

★ 包慧怡是研究冷门“绝学”的高校“青椒”,虽为85后,但已出版包括中英文学术专著、评论集、随笔集、译著多部。虽涉猎广泛,但诗歌一直都是她的“初心”,从乔叟到莎士比亚,从毕肖普到普拉斯,诗歌是包慧怡重要的研究内容与创作对象。《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作为她首部诗集,在其个人愈来愈丰厚的著作中,占据特殊的地位。

★ 采用精装、工艺精美,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周伟伟设计封面,值得珍藏。

---

包慧怡的诗具有一种罕见的女性气质,它不同于诗歌角色中的女性意识;某种意义上,它更近乎法国人德鲁兹指认的——在写作中成为女人的那种深刻而自觉的生命冲动。她的诗写得很大气,感受绵 密,体察细致,但又呈现了一种得体的心智之美。她的诗歌语调也很迷人,并且更可贵的,它几乎从不止步于感性和装饰,而是总能借助语言自身的力量,将诗人的洞察推进到生命意识的深处。她的平衡能力也极其出色,不论多么细小的感受,她总能找到一种语言的方法,将它们像变魔术一般展现为一出小小的戏剧。

——臧棣

包慧怡的诗里有一种完美的融汇之力:神秘主义的思想源泉,以情人私语的方式流淌;异域文化的花式,编织进了旅途中的星空;繁复奇特的华彩背后,隐现古老的神话原型。在我和很多读者眼中,她早就是当代最杰出、最有活力的汉语诗人之一。

——王敖

复旦毕业、又从海外留学归来在复旦任教的青年女诗人包慧怡,学问渊博,才情卓异,而勤奋多产;学术研究与文学写作兼备,诗、文、译,三体俱佳,实属凤毛麟角。她的诗歌情态摇曳多姿,意识曲叠幽暗,既有知识女性优雅的审视,又含当代生活疼痛的感触。她的诗歌语言辨识度很高,修辞丰富,色彩斑斓;她诗歌中的声音尤其迷人,她每首诗的第一句几乎都是一种特别的声音破空而来,无中生有,她的诗歌就诞生在此音调上。她诗歌的发展也是在此音调的变幻中展开,它既有照各种复杂对位法构成的复调繁响,也有主调之下多声部的戏剧性冲突,也有纯粹单声的寂静抒情。她的诗可谓飘向远方又萦绕心间的音乐。

——雷武铃

包慧怡

青年作家,1985年生于上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现为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已出版评论集《缮写室》、《沙仑的玫瑰》(合著)、《青年翻译家的肖像》,随笔集《翡翠岛编年》,英文学术专著《塑造神圣:“珍珠”诗人与英国中世纪感官文化》,中文专著《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另出版《唯有孤独恒常如新》《爱丽尔》《好骨头》等译作十余部。

用户评论
读了三分之一,实在读不下了。大量的意象(而且是太“精英式”的意象,这些意象太个人化了),还有几乎难以理解的用词(明明可以用简单的词,为何非要用如此生僻,推开读者的词?)。单单这两点,就已经建立了阅读鸿沟。至于节奏,和一首诗本身营造出来的诗意,我就不奢求了。如果诗是这样的,单纯追求意象和用词,我情愿再也不写了。真的,请相信“简单”的力量。
后记读到想要落泪。诗歌和眼泪一样不负责有用。它们的必然性不在手中,而在心中。
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摩擦,过后什么都不剩下。”成篇意象与辞藻垒砌的诗,很难让我体会到真情与意义。长时间阅读下来,甚至有些疲惫厌倦。我越来越相信“简单”的力量。我可能不会再尝试阅读包慧怡的作品,我们之间有无法靠理解翻译跨越的鸿沟。
知识分子诗人精灵,喜欢
不知所谓的意向随机组合叠加,没有半点诗情,矫揉造作太过了,咯噔文学,纯纯垃圾
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有着老灵魂的公主用精妙华丽的词藻描绘着天马行空的世界和那份腥绿的孤独。 她身上与生俱来的灵性和神性又使她像一位梦幻的魔女,解读着来自星星、火山和植物的秘密。
最喜欢“异教时辰书”那一辑。有的诗歌中的意象很喜欢,语言也晶莹剔透,有的就一般般的样子。
“好诗近巫”是包慧怡的诗歌风格,是国内少有的个人风格鲜明独特的诗。虽并不十分欣赏,但确实是一道融合了宗教经义、植物图谱以及中式文化的、具有独特风味的新菜式。
后记说习诗者都是岛居者,诗人是语言的提纯人。写诗如孤身拂尘。文字被创造出于作者于读者意义不同,这本诗集太过难读,合上书本就忘记,倒也无妨,只是读,读完便罢,接着平静地、一身轻松地走出诗中、走进梦里。
期待大失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