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社会风景的寓言的封面

社会风景的寓言

张旭东

出版时间

2021-06-01

ISBN

9787208170216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从陈凯歌到贾樟柯,中国电影如何走上世界舞台?

★回顾当代中国影史,梳理银幕上的民族寓言。

★他们自命为民族新电影的立法者,他们总是做好了颠覆既存秩序的准备,他们的成功,至今仍然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范例。

收录张旭东自1988年以来的电影研究和批评文章。全书主要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崛起的“中国新电影”,自这一时代,中国电影开始审视自身历史,盘点民族电影的文化资源,探索审美突破的策略,努力学习崭新的“现代世界电影语言”,以此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走向世界”。

张旭东在书中主要以“第五代”电影为主要分析对象,对《红高粱》《孩子王》《秋菊打官司》《芙蓉镇》等名家名作,以及以贾樟柯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作品的叙事解析和批评阐释,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探讨历史如何在银幕上再度呈现,第五、第六代导演在海外与在国内民族文化图景中的位置,以及电影现代主义在社会与意识变革舞台上的位置,等等。

张旭东,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曾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文讲席教授(访问)、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的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我们时代的写作》《对话启蒙时代》《纽约书简》等。译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启迪》。编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传统与形式创意》。

目录
引言
上编 “第五代” 与“现代电影语言” 探索
银幕上的“语言之物”与“历史之物”
——对 “中国新电影”的尝试性把握
“现代电影语言”的生成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笔真的好晦涩...
补,中规中矩
已购实体
电影对于导演和观众来说都是相对私人化的东西,作者分享的是他作为文化学者关注的一个维度。电影是艺术也是娱乐,从电影里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文化的碰撞、艺术的创造,赋予了电影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书中提及的电影都可以认真反复的品味。电影不是无依之地,电影应是背负着时代的方舟。
对于普通人来讲,对于电影的思考没这么深刻,但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角度。对于那个年代,历史原因造就了这些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后面想再出来一些新新导演,也不是很容易。
就的社会与文化的体系正处在不肯回头的解体之中,而电影企图获得与表现的新的现实,还远远不只是被可视化的记忆图景,还有更多。
标题即令人想到Jameson的著名论断「所有第三世界文本都必然是寓言性的,一个非常具体的意义上,它们都该被理解为我所谓的民族寓言」。这一尺度上理解第五代导演的创作,陈凯歌、张艺谋和先前电影的距离,偏向于「神话式的整体缝合」,「某种文化的主体性压制了当下社会领域的“物质现实”……这一主体性宣布了自己的想象性领地,从而形成了第二次得到建构的空间,并将自身开放给了意识形态批判」。贾樟柯等第六代则是对这种意义上的神话的第五代的反叛。本是为芙蓉镇一篇来读的,读完还是觉得芙蓉镇一篇高过其他文章太多。
《芙蓉镇》和贾樟柯那两篇质量很高。
严谨学术,可与戴锦华互参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