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收益递增: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原理的封面

收益递增: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原理

汪丁丁

出版时间

2022-10-01

ISBN

978720817901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基于转型期社会的常识,当下经济学流行的“边际分析”的基本假设值得反思,边际定价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值得警觉。作者多年关注收益递增经济学,在持续的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本书论述的一些“经济学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收益递增现象、收益递增的必要条件,个体选择、群体选择、涌现秩序与社会结构,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原理。要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首先要理解收益递增经济学;面对互联网和知识社会等经济现象,以合作和创新的智慧应对气候问题、老龄化尤其是不平等这人类社会的三大经济挑战,更需要关注作者多年来始终提倡的“广义的经济学”。 汪丁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行为经济学要义》《思想史基本问题》《情理与正义》等20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目录
自序
《收益递增: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学原理》印刷版心智地图
第一讲 收益递增现象
一、课程概述
二、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及基本问题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狗屁不通。凡是从定性研究角度颠覆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的理论,基本都是shit,参考某旦陈平。
继先贤之所思,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欲之。白话文翻译就是:延续汪老师一贯以来的思想史探究,阐述经济学中(尤其是主流)所遮蔽的地方——收益递增,启发我们去思考尚处于三重转型期的中国向何处去,而要考虑这个问题,又必须把它嵌于世界大背景中。 汪丁丁,2002,《永远的贝克尔》:贝克尔在那次采访中对我说,他绝不在乎放弃新古典经济学的任何不符合事实的假设,哪怕,……对不起,我相当尖刻地追问:“哪怕放弃例如‘完全竞争’假设可能颠覆整个理论体系”。是的,在我看来,整个芝加哥学派,包括佛里德曼本人(回忆一下他主张的方法论吧),只有贝克尔有学识和有勇气做如是说。
丁丁教授对于1/3定律的引用值得商榷。Nowak在其《Evolutionary Dynamics》一书中明确指出1/3定律适用于两个策略是其自身最佳响应(best reply)的类型,即双稳态的协调博弈(猎鹿博弈),而不是囚徒困境类型。丁丁教授其实在其《行为生态学讲义》中,就发现囚徒困境类型不满足1/3定律。